当前位置:

美文|站在天心阁望岳麓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书志 编辑:李子璇 2016-11-23 09:10:24
时刻新闻
—分享—

  张书志

  多年前,孩提时代的我随父亲登天心阁看长沙风景,只见远远近近,都是毗连成片的屋顶,或高或低,灰灰黑黑,破破烂烂,杂乱无章,不能给我美感。唯有绕城北去的湘江和湘江西岸的群山逶迤,连接天际,尤其是彩云缭绕下的岳麓山,烟云绿树,还有那从层林中透出的楼台亭阁,美丽如画,把我迷住了。我曾梦想移居岳麓山下,那该多好啊!

  梦想成真。因工作关系,我的四口之家于1992年迁居岳麓山北入口外的岳民巷,同岳麓山共处在一片巍巍的苍穹下,朝朝相对,鼾息相闻。

  一天早饭后,在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读书的孙子,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在咬笔头。题目是“我爱长沙”。他问我:“爷爷,长沙有什么值得可爱?”我回答:“长沙具有山、水、洲、城之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

  孙子接过话题说:“我知道了,山是指岳麓山,水是指湘江,洲是指橘子洲,城是指长沙城。可是,岳麓山、湘江、橘子洲都跟岳麓区有关系,至于城嘛,岳麓区绿化好,是生态之城,远胜老城区。我来写岳麓区,题目改为‘我爱岳麓’。”我含笑点头。

  我对孙子说:“岳麓区因为有岳麓山,名气很大,岳麓群山绵延数十里,横亘在广袤的田野上,为长沙城阻挡着刺骨的寒风和来自西北的寒流。”孙子天真地看着我。

  还有,岳麓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它折腰。去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孙子搀扶我登临岳麓山,犹见山腰上还有茅草落叶掩盖下的战壕,那就是当年抗击日寇的铁证。来到爱晚亭附近的第九战区司令部临时指挥所遗址,我对孙子说,1941年12月,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将军在这狭小的防空洞里指挥三军,抗击日寇。他设计制定的“天炉战法”围剿日军,如一个天然巨炉熔化铁石。为消灭日寇、保卫长沙城,他和他的战友方先觉、薛君山、顾清明等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光照日月。

  岳麓山是一座祭奠英烈的山。我和孙子瞻仰着一座又一座英烈的墓。黄兴、蔡锷、蒋翊武等无数英烈的事迹,已与岳麓青山融为一体,是岳麓山文化浩气长存的一个篇章,是碧血丹枫的美景中最有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的一页。

  孙子最感兴趣的是瞻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他和他的同学曾经两次钻进岳麓书院岳麓大讲堂听专家教授讲国学。他知道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朱熹、张栻会讲开学术交流之先河。他还知道青年毛泽东曾三次寓居岳麓书院内的半学斋,问学杨昌济,与蔡和森等人从事革命活动。而今由岳麓山下的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几所大学发展到全区有十几所大学,岳麓区成了大学校区、大学城。我曾有幸在这里读大学,儿子也有幸在这里读大学,孙子也想在这里读大学。我的家庭如此,我的邻居亦如此。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