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⑤:乐游原上楚图南书写的《乐游原》碑刻。 图⑥:青龙寺遗址景区内的空海纪念碑。 图⑦:曲江池遗址公园。
本报记者 姜峰 摄影报道
乐游原
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长安处处有典故。
秋去冬来,循着“驱车登古原”的指引,记者来到西安市东南郊青龙路与雁翔路交口,但见沿途地势渐高,这里便是唐代的乐游原。
实测发现,此地海拔530米,较西安城区平均水平高出约100米。对照唐长安城平面图可见,这一天然高地位于唐长安城内东南角的新昌坊,西北方紧邻东市,西南向可俯瞰大雁塔,正南处则为曲江池,便于登高览胜。
故而,史载乐游原为唐代京城人们游玩远眺的场所,此言不虚;同时亦有唐代诗人流传至今的众多诗歌为佐证,其中又以李商隐的《乐游原》最为脍炙人口,此诗明白如话,而又意蕴深远。
今天的乐游原,现存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便是青龙寺。
青龙寺,始建于隋代开皇二年(582年),原名“灵感寺”。唐代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渐废,地面建筑无存。记者了解到,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考古队对青龙寺遗址进行了调查。1973年至1980年,又先后探得并发掘了北门遗址、东院遗址、塔院遗址、墙址等八处遗址。2008年,西安市政府依托乐游原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人文背景,建设了集遗址保护展示、历史文化传承和园林鉴赏、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青龙寺遗址景区。
走进青龙寺遗址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门遗址。该遗址位于青龙寺遗址正北,处于乐游原顶部地势最高处。出土的鎏金铜泡钉制作精美,反映出当时寺门建筑的华丽壮观。
北门遗址往西,耸立着一座仿唐建筑古原楼,系如今乐游原规模最大的建筑,楼内陈列着从青龙寺遗址发掘出的展品。古原楼南,为塔院遗址,系青龙寺遗址中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伽蓝院落遗址,南北长132米,东西宽约98米,占地12936平方米,由中山门、佛塔、殿堂及两侧配房、回廊等五部分遗址组成。
青龙寺的历史意义十分特殊,作为唐代佛教密宗的道场之一,它还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历史记载,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国派出遣唐使节达19次之多,许多僧侣也随使入唐求法,如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就有六人先后入青龙寺拜师学法,包括日本真言宗祖师空海。
登临古原,俯仰千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寄托的诗人个体际遇与情怀早已随风而逝,留下的是极具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哲理语言。作别周秦汉唐风华的余晖,新的千年,古老的关中大地、悠久的中华文明正在迈步从头越。
顺道游
乐游原西南方不远处,是今天西安的城市地标大雁塔。而古原正南的曲江池,近年来也建设为面向游客免费开放的曲江池遗址公园,“青林重复、绿水弥漫”,古风古韵间已经成为西安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夜景尤佳。西北城市以水为贵,开放式的曲江池遗址公园面积颇大,环境优雅,既有历史典故,又符合现代城市公园建设理念,可谓游客认识西安的另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