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的平民化随议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沃若 编辑:李子璇 2016-12-04 09:27:01
时刻新闻
—分享—

  黄沃若

  30万字左右的书,我已经多年不看了。今年却在一个多月内看了三本宁乡籍作者的书,总计100万字。一本已经出版,一本正在定稿,一本还是初稿。作者们希望我谈看法,我分别给予了回复。我这里想谈谈综合看法,即文化的平民化倾向。

  这三位作者,一个医生,一个企业家,一个农民,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医生曹利平,《穿越心灵的迷雾》是国内首部心理咨询师与咨客完整对话实录;企业家谢娜利,《卷起浪花的笑涡》是一部近似于自传体的小说;农民黄其德,《后原始时代》是一部用哲学和物理学眼光描写世俗生活的小说。如果加上去年的《抠抠语文》,作者邱先进,高中教师。他们都不是专业作家,这使我想说说文化的平民化倾向。

  说倾向,是有时代背景的。中国古代文化最初产生于民间,由部落、民族共同创造和拥有,后来几乎成为宫廷和文化精英的专利。唐宋两朝在统治者和文化精英推动的同时,文化平民化趋势也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大踏步前进,以后的进退都与生产力和国运有关。不可否认的是,每次平民化的推进,都孕育了一个中国文化的高峰,因为高峰必须有一个宏大的基础。

  当代文化的平民化,其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文化的门类、流派、业态、审美趋向多元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也比以前模糊。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可喜地反映出各类作品在视角上的平民意识,价值取向上的平民立场,上面讲的几本书,以及如今活跃在城乡的诗词对联、书画摄影、歌舞健身、花鼓戏、诗散文等等,都有强烈的平民化表现。

  从文艺角度看,这些表现是大众审美的普及和升华。审美的细化和泛化现象已经通过平民的视角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也为创新铺筑了温床。农民黄其德的《后原始时代》在视角和写法上有诸多创新,比如用否定有限宇宙模型、质疑万有引力的宇宙普适性、否定闵可夫斯基“四维时空”杂交等一系列推理,考问中外知识“权力门”,作者甚至有时跳出地球写地球,把世俗生活与科学批判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科幻色彩。书中说,“拉近科学专家与常人的距离,应该是人类进化的首要使命”,且不说这个“首要”是否恰当,此论倒是与文化的平民化挂上了钩。

  我们时代的文化生活特征,正在走向生产消费一体化,生活方式充满更多的艺术审美。这个进程中精彩与杂音必然并存,比如现在的诗歌普及现象非常可喜,新面貌迭出,大量的试验在进行;但也有刊物在平民化的名目下,赤裸裸地推介一些低俗下流的作品,污染文坛,误导作者,则不可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