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负伟大时代 勇攀文艺高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编辑:李子璇 2016-12-08 09:16: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准确把握了当前文艺发展形势,科学总结了文艺创作规律,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兴旺注入了新的动力。参加会议的我省文艺界代表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备受鼓舞,感悟良多。这里选登五位代表的感言心声,以飨读者。

  潇湘无限意 尽在初心中

  欧阳斌 夏义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语重心长,字字含情,连篇金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如沐冬日的暖阳,倍感亲切,深受鼓舞。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是历史赋予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我省文艺工作者有着优良的传统,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要求,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在筑就文艺高峰的伟业中贡献文艺湘军的一份力量。

  全省各级文联组织自身更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通过举办专题学习研讨班,文艺人才、文艺骨干培训班,把学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与学习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起来,把学习总书记讲话与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观的学习教育。要学深学透,并化为实践动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作激情。

  近年来,省文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把文艺惠民、文艺志愿服务与打造活动品牌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连续两年开展“武陵追梦”文艺采风创作活动,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送上优秀精神文化食粮,推出一批反映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优秀作品,也培育了一支不走的文化扶贫队伍。省文联、省曲艺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笑满三湘——送欢笑下基层”活动聚集我省演艺名家,仅今年就在全省各地举办大型演出21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我们还连续四年在全省创建53个文艺惠民服务基地,常年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展演培训活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展这些文艺品牌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文艺发展中有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艺湘军”是中国文艺界的一支劲旅。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文艺名家和领军人物,是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名家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再创文艺湘军新辉煌的关键所在。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省文联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人才培养思路,实施了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遴选了老中青300名文艺人才进行跟踪扶持和培养。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办好湖南省文学艺术奖,对在全国获奖的作品和人才给予再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给予重奖。湖湘大地是一座文艺人才资源的宝库,我们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开创德艺双馨、才尽其用的生动活泼局面。

  说一千道一万,衡量文艺工作的最终标准要看有多少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文艺工作者“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他强调,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我省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美术、舞蹈、摄影、曲艺等诸多领域有着厚实的创作基础,产生过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当前,要引领我省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克服浮躁顽疾,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和低俗、庸俗、媚俗,用“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勇气和“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真正沉下心来搞创作,力争在若干文艺门类有所突破。

  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参照中国文联改革方案,深化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创新。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延伸联络服务手臂,扩大联络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发挥文联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加大自律维权力度,推动文艺界形成团结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潇湘无限意,尽在初心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享受文艺大繁荣、大发展的成果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不变初心和不竭动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也好,文联组织也好,不管走多远,不管取得了多大成绩,都不应忘了为什么出发。明年,省文联将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我们热切期待,我省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焕发出更大创作激情,以更好的成绩回报三湘父老乡亲。

  (作者分别系省文联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

  建设好温馨的“作家之家”

  龚爱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从五个方面对文联、作协提出具体要求,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充分发挥文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文联、作协要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

  建设温馨的“作家之家”,是新形势下把广大作家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文学界的力量发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作协卓有成效开展工作,履行好职能职责的需要。作为一名文学组织工作者,理应深入贯彻讲话精神,履好职服好务,不断增强“家”的活力、服务力、向心力、吸引力,创造良好“家风”,推动作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建设温馨的“作家之家”,需要活力不断涌现。活力来自改革创新,作协的工作不能“热”在机关,“冷”在基层,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和加强作协工作,坚决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将服务向最广大的作家拓展。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基层作家,把更多资源投向基层作协和基层文学工作者,解决基层作协组织基础薄弱问题,不断激发活力。要根据文学创作规律,积极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对照机关化、行政化等脱离群众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坚决克服文学自娱自乐、小圈子循环的现象。

  建设温馨的“作家之家”,需要更加突出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增强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创造者。作协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就是要紧扣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团结和带领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投身这一伟大实践,创作出更多反映人们以火热激情和奋斗精神追梦、圆梦的作品;就是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使人民群众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就是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打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激发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信心。

  建设温馨的“作家之家”,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力。服务作家是作协的职能所在。要始终坚持把作家作为第一服务对象,充分发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加大服务力度,为作家创作营造良好环境,为好的作品做好宣传推介;举办好各类作家培训班,通过重点作品扶持、定点深入生活、评奖以及推介作家群、职称评定等方式,激发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要充分发挥联络、组织、协调、服务功能,待人以亲、助人以诚,主动了解作家诉求,充分维护作家合法权益。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地组织和开展作家入会、文学评奖、作品推介、职称评定等工作,营造有利于作家的健康成长,优秀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探索符合文学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加强行业服务、管理和行业自律,想方设法营造有利于文学创作和作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建设温馨的“作家之家”,需要延伸手臂,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广泛团结和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是作协努力的目标和工作方向。近年来,作家群体不断壮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文学群体快速成长,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作家之家”不仅要紧密团结传统作家、一线作家,而且要进一步延伸联系手臂,更加紧密团结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体制外作家等新的作家群体。要在入会、培训、评奖、参与文学活动等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同时,关心他们的创作、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尊重他们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努力为他们的文学创作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各门类文学学会、文学专门委员会是作协工作手臂的有效延伸,是营造良好氛围、推出文学精品、培育文学人才的良好平台。作协扩大工作覆盖面,要注重加强各门类文学学会、文学专门委员会建设,指导和支持他们组织开展文学活动、进行学术研讨、交流创作经验,充分发挥各门类文学学会的联络、协调作用,更加广泛地团结和服务各方面、各层次、各门类作家。

  (作者系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在不断学习中坚定文化自信

  王跃文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文艺家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这些科学论断,阐明了文艺作品创作的根本规律。

  回溯中外文化历史长河,任何杰出的文艺家无不是其自身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浸润、涵养和光大其自身民族文化。缺乏鲜明民族文化烙印的文化经典亘古未见,标榜超越任何民族文化的所谓文艺大师也是子虚乌有。文艺家们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其创作才能做到有底气、有骨气、有风神。那么,文化自信从哪里来?只有从坚持不懈的学习中来。

  我们要向灿烂辉煌的历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远古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艰苦卓绝,到《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良史大道,到历代前哲先贤仁人志士之高标人格,到传统文化经典包括文学艺术经典之瑰丽华章,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美学源泉。我们在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华民族固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比如崇礼尚道、爱国忠诚、百折不挠、睦亲和友、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等等。千百年来,这些可贵品质已深深植根于民间道德规范,文艺家们要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赋予其时代意义,为我们这个时代不断注入渊源有自的新的精神动力。同时,我们要向传统经典学习本民族宝贵的美学经验和艺术手段,学习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国手法,掌握好中国味道、中国腔调、中国情趣、中国神韵。

  我们要向波澜壮阔的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今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都源于党和人民坚定不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中国引领主流的时代精神,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的中国精神。人民群众为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付出的所有创造和艰辛,就是新的时代精神所绽放的光芒。文艺家们要紧贴时代脉博,倾听时代强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描绘人民群众“寻梦” “追梦”的伟大征程。潇湘大地素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被不断注入新活力,湖南的文学艺术家有责任在其作品中展现湖南人民特有的文化品格、文化面貌和文化自豪感。

  我们要向勤劳智慧的人民学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创造的原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新中国建立以后,一个以文盲和半文盲为主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早已变成国民教育全面普及的国家。这是近百年人类历史上值得称颂的伟大事件。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强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鉴赏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文艺作品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文艺家们不但要学习人民的创业精神、吃苦精神和奋斗精神,也要向人民学习艺术表现的能力,人民中间有鲜活的语言艺术、有生动的表演艺术、有令艺术家叹服的艺术想象能力。人民有血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有忧乐,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我们要歌颂人民中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也要慰藉更多普通人民群众的烟火人生和平凡畅想,用温暖的人间故事照亮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向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文艺家们在文化创新创造中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的根本遵循。越是有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的民族,越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一个有文化包容性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其自身文化才可能具有世界影响力。因此,文艺家们既要学会如何向中国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学会如何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系省作协主席)

  传承发展,引西润中

  刘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也是美术事业的生命。

  回望美术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创新创造早已成为美术家的人文使命和生命意义。中国美术历史久远,底蕴深厚,从远古陶器上的原始图案到现代大家笔下的鲜活形象,从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到门类齐全的各个画科,中国的美术家从未停止过追求美的历程,也走过许多创新创造的路子,譬如,庙堂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结合,世俗艺术与宗教艺术的结合等。

  作为当代美术工作者的人文使命,创新创造就是要传承发展,引西润中。近百年来,无论是从海派、岭南画派到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的中国画现代化进程,还是从油画民族化到火热的当代意象油画等舶来艺术门类的本土化进程,传承发展,引西润中已经不再是一句悬高的口号,从早期的技法学习、语言模仿到后来的观念借鉴、文化跨界,已经形成了一条条脉络逐渐清晰的学术道路。传承发展,引西润中,就是需要重新梳理这些学术脉络,重新评估这些路径在当代的学术价值,为当代美术的创新创造积累经验、找寻方向。

  传承发展,引西润中,要讲时代精神,扎根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当代中国人民就是最佳时代形象,也应该是当代美术家笔下最好的创作主题。传承发展,引西润中,必须要讲时代精神,扎根人民,这既是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态度,也是对中、西传统去粗取精的行动指南。

  传承发展,引西润中,要坚定自信,着眼未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保证。再谈传承发展,引西润中,一方面,要立足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要从未来着眼,坚定美术家的文化理想,坚信自我的创造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出独立于世界美术之林的中国符号、中国形象、中国气派。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代美术家对以发展为前提、以传承为基石,引西润中的学术道路的重新梳理、重新评估,既是从题材拓展、内容形式、技法语言等方面对提高原创力下功夫,更是要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同时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创造出具有当代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为世界贡献独特的墨韵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这就是当代美术家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意义。

  (作者系省文联副主席、省画院院长)

  走出方寸天地 追随人民脚步

  杨霞

  我是一名长期工作在舞台艺术创作一线的文艺工作者,这次能作为代表参加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近距离聆听习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重要讲话,一种崇高的荣誉感油然而生,肩上的责任顿觉沉甸。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有历史的厚度、时代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和生活的温度。总书记提出,文艺要向基层倾斜,要深入群众,服务人民,这是我们未来艺术创作生产坚定不移的方向。

  艺术是为人民的艺术。只有把它作为艺术生产的根本遵循,才能产生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艺术工作者要把时代精神和艺术精神充分融合,既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独有的风格,又要避免脱离实际、因循守旧的老气横秋、顾影自怜。艺术家要有价值坚守和责任担当,用自己的艺术创造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映人民的生活愿景,展现人们的生活感悟,表现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记录见证与时代共进的火热生活。

  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深植于生活的土壤当中。艺术家走出方寸天地,追随人民的脚步,才可能让艺术作品获得充足的养料、绽放时代的光华。古往今来,湖南这片热土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承载了无尽的历史变迁。艺术创作就要从湖湘文化中汲取精华,让历史照进现实;要深入群众,把现实生活中的精气神融进作品。歌舞剧院近60余年的艺术创作历程证明:凡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表现老百姓所思所想,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火热的社会生活,表现重大的历史题材的作品,老百姓都非常认可和喜爱。为了创作舞剧《边城》,全体主创人员不但和沈从文先生的家人以及研究沈从文文学的专家们多次座谈,还到故事发生地湘西茶峒体验生活一个月。我们学跳苗舞,学唱山歌,学拉渡船,学采茶捕蝶,学湘西人特有的体态,正是有了深入的扎根生活的基础,舞剧《边城》荣获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奖“文华大奖”。我本人也荣获了“文华表演奖”“梅花奖”。

  坚持为人民的艺术,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把艺术的聚光灯对准创造历史的真正的主角。当前,为艺术的艺术和为人民币的艺术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艺术显然是偏离了艺术发展的正道。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与文艺界的浮躁风气,艺术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人民的艺术一定是能够代表人民利益、表现真善美的形象充当主角。我们即将开排的大型音乐剧《袁隆平》,就是选取了一个造福人类的本土科学家的传奇人生作为艺术表现对象。主创人员多次赴袁隆平先生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采访和采风,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目标是把音乐剧《袁隆平》打造成为时代的精品剧目。

  总书记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论述,为我们艺术工作者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发展的方向。人民永远是艺术作品最重要的评判者,只有永远追随人民的脚步,走入生活,发现体悟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作者系省文联副主席、省歌舞剧院院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