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瑄
难得的午后时光,我决定放下手中的事儿,到窗口坐坐。天越来越冷,还下着雨,只好隔着玻璃眺望,暂时放空混沌的大脑。楼下花园里一片萧瑟,路上也鲜见行人。即使极目远望,也只能看到灰蒙蒙的天空,以及同样色调的高楼。
这种场景很容易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但我心底并不以为意。一位诗人说:“生活的悲欢离合永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事实确实是这样,只有当你的心刺透一切乌托邦的虚伪,才有可能瞥见一瞬间的温暖与明悟。
生活不止一面,倒过来,翻个个,可能就是相反的风景。原是萧瑟的冬日风景,也能在几次眺望后发现几分颓美;堵住脚步的漫天细雨,又何尝不孕育着未知的浪漫。眺望的意义,在于不确定,在于未知,更在于刹那的顿悟。
当你困顿,当你迷失,当生活的压力蒙住了你的双眼,让你四处游走不得脱身,这种时候,你需要学着眺望,你需要藉此获得原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并将其作为飞跃生活困顿的跳板。天空不因忘记抬头的路人而失去湛蓝,生活之美总在远方。何不让时间在一刹那静止,让宇宙在一刹那暂停。
抬起眼,任时间停留在一成不变或变换万端的景象上,在一片静寂里谛听内心的声音。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不管眼中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一言不发,抬眼眺望,望见的可能是风景,也可能是自己,更可能空无一物。佛曰“见性”,是说见无所见。你眺望的次数越多,望见的东西也就越多。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是最自由的,而孤独的眺望又让这种自由得以升华。在静默中远望,整理杂乱思绪,沉淀虚无时光,追忆似水年华,憧憬未来未知。面对广阔的天地和被无限拉伸的时间,心境总会变得开阔无比。流光逐月去,潮水带星来。不知不觉间,也许你已体悟到庄子所说的“坐忘”。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最值得敬畏,一是内心的道德律,一是头顶那片浩瀚的星空。”我曾深深被这句话震撼,浩瀚的星空之所以值得敬畏,是因为它包蕴了太多的未知。渺小如你我,在迷失自己时,抬头眺望,看见的是超越自身狭隘的广漠。当我们仰望星空,正因为它渺渺茫茫,我们才会有探索的欲望。
我们也许无法像王国维先生那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无法像杜甫那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很难切身体会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受。但我要说,眺望的意义绝不限于宏大深刻的开悟,它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生活方式。
它可能会让你脱离尘世的喧嚣,感受到生命的宁静;也可能只是让你暂时停下忙碌的手脚,抬起头看看远方。但无论如何,它是值得的。生命短暂又漫长,常说“人如蝼蚁”,但人绝不应自我堕落成任生活摆布的蝼蚁,就像那句歌所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眺望,就是为了找寻生命的诗和远方。
不知不觉间,连绵的雨丝消失了,灰蒙蒙的天空竟慢慢放晴,在黑夜降临的前一刻,几抹残阳挣扎着染红了天空。眺望着城市森林里这苍茫的美景,眺望着窗外的万物刹那又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