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幼儿读《论语》:经典启智还是揠苗助长?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日新 编辑:王嫣 2016-12-23 09:31:27
时刻新闻
—分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2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市郫都区的兴谦学堂,只见12名5岁左右的幼儿端坐楠木板凳上,眼睛盯着桌案上的《论语》,小手随着一列列文字上下移动,跟老师一起流畅地诵读,“之乎者也”从孩子们的口中“蹦”出,让人既欣喜又诧异。(12月22日四川新闻网)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与认识,培养他们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启迪智慧、陶冶品格。

  近几年,全国各地重视国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国学热,这确实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不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易后难,先现代后古代。《论语》是文言文,比起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和当代的儿歌要难得多,比起童话也要枯燥得多。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育三十年,深感中学生学古文的能力差,初一年级的《论语六则》,初二年级的《论语十则》,老师用了两三个课时讲解,花了一两个早读时间让其背诵,再用十分钟默写,最后让学生翻译,他们仍然是一知半解,至于考试时的重点字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仍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做不准确。

  然而,成都市郫都区的兴谦学堂竟让5岁左右的幼儿学习《论语》,这确实令人大呼“雷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论语》,中学生尚且感到难学,五岁的幼儿又能咋样?把这样的诵读美名为“经典启智”,确实让人费解。的确,传统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很好的一种方式。但是让五岁的幼儿鹦鹉学舌般地朗读 “之乎者也”“学而时习之”,他们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吗?即使他们现在能熟读成诵,但将来又能有多少留下在脑海里呢?试问,你在幼时读了那么多浅显易懂的唐诗,到成年时还记得几首?

  总之,恕笔者直言:五岁幼儿读《论语》,与其说是让孩子读书,不如说是让幼儿受折腾。尊敬家长和国学老师们,你们为何如此焦虑,如此跟风,如此超前教育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老师和家长“寓教于乐”,可能还让他们爱上学习,可这种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背诵法恐怕只能让孩子害怕学习吧。在幼儿园教识字和做算术都被人批评是“小学化”,那么让五岁的幼儿读《论语》岂能不是揠苗助长呢?

  文/林日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