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书人·访谈】曹萍波:面对不同的花木 就像看见不同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编辑:李子璇 2017-01-11 12:47:36
时刻新闻
—分享—

曹萍波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封面。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秦芳 长沙报道

  曹萍波,90后女记者,给植物写了两年“情书”。在她的笔下,再不起眼的花草,也能变得风姿绰约,性情各异。

  2016年8月起,她在《三联生活周刊》开设植物随笔专栏“物候志”,数万读者像追剧般一篇不落地找来读。公众号上,每篇的阅读量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多万。读者留言:

  “每一篇都能让人在喧嚣的城市中体会到自然的温情。”

  “是我每周最期待的文章。读它们,似回到故乡,又似回到已经回不去的童年。”

  知名主持人汪涵更是赞叹,这些“满纸花香药气的文字,是可以视可以嚼可以读可以‘疗俗病’的良方。”

  1月初,这些写给植物的“情书”,集结成《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书,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子,为何如此钟情于植物?她知道的关于花木的知识为何那样渊博?近日,时刻新闻记者对曹萍波进行了专访。

  对植物的爱,让我过上有季节感的生活

  时刻新闻记者:你怎么会认识那么多种花,知道那么多关于花木的知识?

  曹萍波:其实不敢认领这句话,自然太广袤,我认识的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关于花木的知识,其实我就是把它们拟人化了,幽草堪怜,良木须敬,面对不同的花木,就像看见不同的人,都怀着不同的情感,再循着这个路数去记忆去识别。

  时刻新闻记者:在人们看来,植物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人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有所感怀的。你作为一名90后,怎会如此钟情于植物?

  曹萍波:我觉得植物尤其是开花的植物,女人可能更易于揣摩其中的意味,我看到它们就会觉得亲。它们对我的意义,就是能够让我过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这或许能够让人活得更高级。

  时刻新闻记者:可以谈一谈你所说的季节感吗?

  曹萍波:季节感,听起来宏大,其实细碎而幽微,那种到了端午,就去漫山遍野地寻菖蒲艾草,然后在家里薰苍术和白芷;一到深秋就想起来要赏红叶,酿桂花清酒;皑皑白雪时闻香即知蜡梅开,南天竹浆果也该红透;待到春江水暖,也会惦念迎春玉兰要开了;能够知道合欢的叶子傍晚要闭合,而紫茉莉却是傍晚才旖旎而开;清晨牵牛花盛放,香味也会达到一天中的巅峰。总之就是能够知时,而后动。

  用力而细致,活着才有趣

  时刻新闻记者:你说,与植物的对话,能让你躲避烦躁,“理顺毛发”后再回归。其实我们难相信,那样写植物的人也会有那么多的烦躁。

  曹萍波:(笑)不避讳,我确实很少烦躁,虽然做记者的几年时间,事情又多又琐碎,但自问管理情绪的能力还比较好,这其实就是一个修炼吧。如果一定要说烦恼,最大的一桩应该是整天被家人催着找对象结婚。至于别的,就是节奏太快,琐事太多,没有精力多出去走走。

  时刻新闻记者:你想去哪些地方走走?

  曹萍波:我说的出去走走,不是去到哪个繁华的国度或者城市,而是去亲近自然。

  以前看一部日本电影,《小森林》,从东京都市回到乡下的女孩市子,终于过上了每天对着寂静的山岭田地和母亲留下旧木屋的日子。她把自己所有精力投入到种菜除草,劈柴烧火和洗衣做饭中,每天的烦恼具体而确定,土豆还没有发芽,稻田里还有杂草要除掉,西红柿遇上了雨季容易遭病害……

  我真是特别喜欢影片里,市子那种非常用力,又非常细致的生活态度,仿佛每一次浇花耕种都像面对一次不确定的人生,每一次烹饪都是一场漫长的仪式。觉得只有这样,活着才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放下自我的人更动人

  时刻新闻记者:你在自序中写到,“那些无名的或者微渺的存在,因为习惯了岁月的消磨和无视,失去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反而更容易让人惊喜万分。”能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曹萍波:那些正处在顶峰状态的人,无一例外的,都给人感觉“太满”了,也就有一种让人望而却步的锃亮。相反的,那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或者说把自我放下了的人,更像一只黏土做的陶罐,会露出罅隙,会露出泥土的本色,会疲惫地朝命运深处弯下腰。反而更加诗意,更加动人。

  时刻新闻记者:在写苦楝花一文中,你写到你的一个大学同学,说她虽然出身悲苦,但却从不让自己身上散发出一种苦味。现实生活中,你会与这样的人成为好友吗,一般会与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曹萍波:会啊!(笑)我没什么才气。年纪大了会觉得,才气这个东西说不好,是一把双刃剑,怀揣着它的人,有时不自觉地就会刺伤别人。

  至于说交朋友,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什么样的层次,结交的就是什么样的朋友,其实没法刻意去列出一个标准,我会喜欢那些让人舒服的朋友,至于才华,好像不是太重要。

  时刻新闻记者:你好像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当地的寺庙?

  曹萍波:我是很喜欢佛教,佛家有个教义名词叫“根器”,指先天具有接受佛教之可能性。就我个人而言,的确不是佛教徒,但我喜欢佛门的清净以及佛家通透的智慧。

  我觉得,这世上欲望如潮水,人如草芥,太容易就会被连根拔起了。就是这种时候,一个人需要有根器,它是属精神的,然后,再拿这个精神去支持肉身,只有这样,人活着,才有自己的能量场。

  小说将是第四部作品

  时刻新闻记者:你写作状态是怎样的?

  曹萍波:我写东西比较快,而且也不定时,有心情就一次性写很多篇,忙的时候可能几个月不动笔。

  时刻新闻记者:你的第一部作品,是采访集,这部是随笔集,有写小说的打算吗?

  曹萍波:真的考虑过写小说,应该是第四部。至于第三部,也就是2017年的计划,可能还是会专注地把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物候志”写好。

  时刻新闻记者:你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阅读两个小时?能否谈谈你的阅读偏好。

  曹萍波:其实也没有那么绝对。不过我从初中读寄宿起,是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所以每天早上,会读一读床头书,但要说冬天从不赖床,那也不可能(笑)。

  我读书就像遇人,全看心情和机缘,都是随看随扔,不会刻意去找什么特定的类型读。

  相关链接:作家档案

  曹萍波,湖南益阳人,电视台记者,90后作家,出版有采访集《时间的模样》,植物随笔集《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