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建在整理图书。
老人们在图书馆内阅读交流。
文/图 长沙晚报记者 彭海英
长沙县阳高社区星城国际图书馆,是一个没有编制、没有正式工作人员的图书馆。6年来,这个图书馆由当初20平方米的社区书屋发展为占地180平方米,而且电脑、投影、桌椅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县属图书分馆。没人想到,这是五位从不同岗位上退休的真正意义的“五老”自发义务管理的成果。
居民眼中的“不管”部长
走进星城国际图书馆,一幅隶书的馆训高高悬挂于书架的上方——“渊深者修诸己,汲养者惠于人”。这是王楚建在社区内征集“馆训”活动中海选出来的。
说起自己与图书馆的缘分,王楚建如数家珍:“2011年书屋刚开放的时候,作为小区福利书屋处于松散的管理状态。我去借书的时候经常要找人开门。图书馆没有专人管理,书籍也很少,阅读空间更有限,我看着这么一个好地方浪费了觉得好可惜啊!于是主动跟社区要求,没人管就我来管,没有工资不要紧,我自己有退休工资。”
征得社区同意后,王楚建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图书管理员,没有桌椅,王楚建看到附近宾馆有淘汰的桌椅,就找到宾馆负责人讨来废物利用;没有正规书架,王楚建找到县图书馆要求支持;没有电脑,王楚建找到街道和社区协商出资解决。随着读者的增多,事情也越来越多,王楚建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支持下,湘城物业热心腾出了物业用房,书屋面积先后扩充为90平方米、180平方米。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规范化日常化,社区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人到书屋看书交流,有心的王楚建对于常来读书交流的老人做了个人资料登记。逐渐的,出于共同的爱好和志趣,62岁的企业退休干部王楚建、79岁的退休教师张在贤、62岁的退休教师黄金莲、63岁的退休教师谢清云、61岁的退休干部熊玉玩,这几个老人自发地走到了一起,开始主动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并琢磨着进一步开展活动,丰富小区文化生活。
每周六天工作,只有周二闭馆休息,除了图书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王楚建和热心的老人们还把视野拓展到配合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时间一长,社区的居民都亲切地称王楚建“不管部部长”。对于这个称呼,王楚建欣然接受:“一个人来我可以守一天,一百个人来我也不嫌烦。闲着也是闲着,每天在图书馆这么好的环境里自我修炼,又可以惠及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社区内的“解疑”接待站
边摸索边实践,五位老人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职业特长,各自分工组织活动。王楚建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策划;张在贤负责小区内家风家教课堂和学生教育;谢清云负责社区老年舞蹈队的排练和比赛以及公益演出;黄金莲负责对居民和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熊玉玩负责社区与图书馆日常工作衔接以及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
翻开王楚建的2016年工作记录,“迎新春送春联”“猜灯谜庆元宵”“暑期小小图书管理员”“中华感恩节故事会”“阅读伴我成长”“书香满园润心灵”系列,大大小小15个活动,显示着老人们的爱心、耐心和真心。
王楚建骄傲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暑期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征集100名孩子参与图书管理,三万人的小区内,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都争先恐后报名,孩子们通过体验管理图书,既感受到阅读的氛围,又体验到图书管理的辛苦和不易,同时学会养成公德意识。”热心的老人们除了在图书馆内开展各项活动,在校外辅导、小区内外交通疏导、社区环境卫生督查,处理邻里纠纷,配合文明创建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长沙县老干部局副局长毛利华指着图书馆门前的一块块牌子——“长沙县图书馆星城国际分馆”“泉塘街道阳高社区关心下一代协会”“泉塘街道阳高社区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服务站”“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长沙县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笑着对记者说:“‘五老’们无偿为社区发挥余热,让这里几乎成了社区解决疑难杂症的接待站。”
丰富多彩的活动、实实在在的工作,令阳高社区星城国际图书馆名声在外,也培养了500多名忠实的读者。小区内92岁的退休高级教师蒋三春,只要天晴就会慢慢踱步来图书馆看书,62岁的下岗职工王丽娥,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一直喜欢读书,每周一次来图书馆看书已成了习惯。目前这个小小图书馆在长沙县老干部局以及街道社区的支持下,有40多种报纸刊物、12000册藏书可供阅读。王楚建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在策划三月份的活动,一是‘一帮一关爱弱势儿童’活动,二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故事会。只要有身体,有精力,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