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碧湖诗社:当年雅集湘水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锡贵 编辑:李子璇 2017-02-20 09:34:59
时刻新闻
—分享—

  杨锡贵

  古今湖湘文人喜欢结社,清代湖南文人也不例外。晚清的湖南诗社以长沙为中心,清咸丰年间有王闿运、邓辅纶等结成的兰林词社,清光绪元年(1875)有僧笠云(芳圃)、徐树钧等结成的麓山诗社,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王闿运、郭嵩焘、八指头陀(寄禅)、笠云等成立的碧湖诗社,清光绪十七年(1891)有郑襄(字湛侯)、易顺鼎、程颂万等结湘社于蜕园。这些诗社中,碧湖诗社是湖南近代史上一个最为著名的文人社团,对近代湖湘诗派的影响也最大。

  诗社在千年古刹开福寺成立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境内的开福寺,创自五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比岳麓书院的历史还要悠久,至今仍香火旺盛,梵音不辍。开福寺一带本是马楚避暑胜地,至北宋末年已形成紫微山、碧浪湖等16大胜景,引得历代名流雅士争相游览觞咏,风景之美、人文之胜,曾独步湖湘。至清末民国时期,开福寺居长沙8大丛林之首。

  开福寺后有碧浪湖,为开福寺胜景之一,“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是历代文人名士游览胜地。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名叫陈海鹏(字程初)的湘军总兵,在碧浪湖旁筑屋三椽,幽静之致。陈海鹏与开福寺关系密切,曾与善士一起“修葺该寺毗卢殿,并施金构亭于寺后,俯看碧浪湖,规复祓禊之旧”,并题写“古开福寺”横额;陈又在此喂养大量水鸭,烹制的鸭馔味美无比,引得省城及各地名流趋之若鹜,陈家高朋满座,常有鸿儒谈笑其中。

  僧俗名流相聚于此,美味佳肴之后,少不了品茗吟咏一番,在王闿运、郭嵩焘等倡议下,大家决定成立诗社,取碧浪湖的缩称,名之曰碧湖诗社。诗社正式成立是在清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五日(1886年7月16日),屈指算来,至今已有130多年。

  诗社成员皆一时名流之选

  古开福寺为碧湖诗社提供了极佳的活动平台,一时闻名遐迩的文人学者如王闿运、郭嵩焘、陈三立等,以及名满海内的高僧大德释敬安、笠云、海印等亦乐于加盟其中。

  诗社社长王闿运(1833—1916),籍贯湖南湘潭,出生于长沙东文庙坪,在营盘街筑有小楼即湘绮楼,人们称湘绮先生。王虽只有举人学历,但颇负时誉。早年曾周旋于湘军将领之间,受曾国藩厚待;又曾应权倾一时的大臣肃顺之聘,在其家任教读,甚受礼遇。主持或主讲过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门生众多,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张晃、杨庄等名人均是其门下弟子。民初所编《光宣诗坛总录》中,王闿运被列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名义上由朱经农担任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称王闿运“门生满天下,举世仰为泰斗,诗文亦称当代第一”。王闿运有关经学、史学著述之众,用力之深,影响之大,在近代罕见;但因文名太甚,人们多将其视作文人,王闿运对此甚感委屈:“尝慨然自叹曰:我非文人,乃学人也”。平心而论,王闿运一生的主要成就,确实不仅限于文学方面,他是一位多方面均有成就的学者。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后移居长沙。进士出身。作为清朝官员,郭嵩焘曾官至署广东巡抚、首任驻英公使兼驻法公使。郭嵩焘是晚清湘军最重要的智囊,曾力谏曾国藩出山,力保左宗棠免受陷害,力促湘军水师和厘金制度之设。作为思想家的郭嵩焘,被后人誉为“洋务先知”,其关于洋务的见识领先当时所有的中国人,不仅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长处,这使他名噪朝野,但也导致了他人生的最后“失败”。作为学者的郭嵩焘,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都有著述,后人整理成《郭嵩焘集》,共计15大册。

  陈三立(1853—1937),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字伯严,号散原,也是诗社重要成员,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诗社成员曾广钧(1866-1929),字重伯,曾国藩长孙,23岁即中进士,青年才俊,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其诗惊才艳丽,属温李一派,王闿运称其为“圣童”,梁启超誉其为“诗界八贤”,《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巧星浪子燕青当之,《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则以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当之。

  诗社的其他成员,如熊鹤村、张祖同(字雨珊)、文廷式、胡元仪、罗君甫、涂次衡、王楷(字雁峰)、陈海鹏(字程初)、陈锐、余肇康以及笠云、自修、如客、常静等,皆为一时名流之选。

  诗社活动极一时之盛

  诗社成立后,“春朝秋夕,集缁素之能诗文者,聊吟煮茗,嗣响风骚,亦吾湘之胜概矣”,儒释唱酬,极一时之盛。每次集会活动,由1-2人主持。碧湖诗社的活动甚多,岁时佳节,往往为碧湖之游,或观荷赏月,或绘丹青、挥瀚墨,或分韵赋诗,相互唱和,不一而足。

  关于碧湖诗社集会的具体情况,透过诗社成员的诗作,可窥一斑。

  郭嵩焘《笠云·寄禅开碧湖吟社,为作展重九之会;邀熊鹤村不至,叠前韵枉诗,次韵奉答》:

  重开九日菊花尊,莲社曾闻长老言。我亦鲫鱼甘受饵,君如鸥鸟独辞温。将军筑室花光绕,古寺临江水气昏。诗老自夸游岳遍,岂知柰苑有沙门。

  海印的诗能脱出禅家诗派,当世风雅巨公乐意与之交往,海印亦常邀友朋来寺内听经、唱和。如程颂万有《九日海印召集开福寺》长诗一首,记受海印之邀赴开福寺之事。诗云:

  身出城外游,飘飘若虚舟。况挈九日酒,而无三里陬。山门截驰道,廊戍森刀头。诗禅别一房,赚入深重幽。砌碧耸寄舫,窗红多坏油。春关花木荄,迭为兵火搜。僧言幸不战,呗颂余今丘。碧洼槛前场,突爓凌高秋。缅寻儿时钓,虚触老泪流。鏖诗劝取酒,莫耽城中忧。城居曩凭高,见异咫亦愁。不如祓郊垧,权遂一日谋。出城矜已高,入城虚类囚。怅望麓山渡,归人如蚁稠。

  民国时期,碧湖诗社仍常有集会。刘善泽《海印上人碧湘诗集序》:“国变后,海印续倡碧湖诗社于会春园遗址,旧志所谓碧浪湖者,葺舍数椽,人多河汾之俦,社则月泉之比。以余沉冥孤往,相招插足其间,沈瀣之投,殆逾夙分。每制一章半偈,必示余推敲而后快。宙后行迈羁旅,时获与俱,其诗虽不必袭前贤之迹以篇句相高,而自有其所以为诗者。”

  碧湖诗社民国时期的集会也很活跃。民国三年(1914)上巳(三月巳日),华昌公司总经理梁焕奎赴海印上人之招,修禊碧湖诗社,即送社长王闿运入都,有《甲寅上巳禊集碧浪湖有作》诗。民国四年(1915)上巳,碧浪湖修禊,参加碧湖诗社此次集会的有王闿运、曹典球、李肖聃、王啸苏、刘善泽、曾广钧、吴雁舟、程颂万(子大)、袁绪钦(叔舆)、易由甫、陈豪生、徐实宾、海印、释敬安等凡十数人,推王闿运为首座,最为年少的刘善泽(字腴深)任诗社副社长……

  上世纪80年代,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碧湖诗社重开,杨第甫、黄曾甫、刘人寿、史鹏、伏家芬、易仲威等联翩而至,在此“栖凤藏龙”之地嘤鸣唱和。2016年岁末,在开福寺举行的碧湖诗社成立130周年专题吟诵会上,老诗人已显寥寥,好在今日骚坛已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吟诵会年轻人独领风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