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水大义》篇目1:大义山,大义之山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李子璇 2017-02-21 13:37:30
时刻新闻
—分享—

山水参禅 郭兴成摄

  义山福地,灵山秀水。

  大义山,它不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高耸雄伟,终年覆雪;也不像五岳那样雄奇险秀,天下一绝。它倒像一位素面朝天的乡村母亲,不粉饰、不炫耀,用它的倔强、宽厚、多情孕育着底蕴深厚、个性鲜明的常宁人。

  在当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义岳”。

  翻开中国地理,大义山属南岭山脉,从郴州五岭山发脉,全长约50公里,宽约10公里,至常宁市城东约20公里的盐湖镇义山村尽脉;常宁境内,以桂阳欧阳海灌区起界,经黑风洞到超英水库,巍巍大义山峰峦叠嶂,犹如厚实的手臂拥抱、呵护着常宁。其间“内涵丰腴”,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移形换影之间,至圣寺之秀、印章王国之奇、毘帽峰山色之美,淋漓尽致。还有令人回味的麻姑庵、包公庙、牛踩石、黑风洞、挂棺岩,大峡谷石柱、一线天石峰,为幸福的常宁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一段佛缘藏名寺

至圣寺大殿 方富贵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凡中国的名山都与佛教或者道教有关,大义山也不例外。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郴州安仁县年过40岁的且拙和尚,又名净纳禅师,曾在常宁乳峰隐居。顺治二年(1645)秋,且拙和尚骑着一匹白马率众徒到广东南华寺参禅悟道,途经常宁渔池马家桥时,坐骑突然左转朝七里坪山谷烟竹湖方向奔去,直到大义山山麓止步,昂首嘶叫,少许转身沿着大义山崎岖山路冲去,奔至狮子脑东山脚下一块开阔地,左前脚抱地不再向前。

  且拙和尚下马,举目环顾,四周山脉像蛟龙出海,腾飞汇聚于此,四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江如玉带般蜿蜒伸向山麓,中间天成一块开阔平地,周围群山环抱,山峰直入云霄,茂林修竹,古树参天,鸟语传耳,花香沁人。且拙和尚叹为观止,此乃建庙普度众生最佳之所,并以五龙飞至佛门圣地之意取名“至圣寺”。

  历史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至圣寺的辉煌:一座座殿宇先后兴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弥勒殿、锁龙塔等错落有致、朱兰华章,还添置了千僧锅、金刚钟、樟梓鼓,种下“倒栽柏”“白上松”等上千株常绿林,培植了数十种花草果木,寺内梵呗悠扬,木鱼阵阵,诵经朗朗,暮鼓晨钟,至圣寺逐渐成为古色古香园林式佛门圣地。

  日月如梭,岁月更迭。至圣寺历经战火洗礼,起伏跌宕。1984年底,“凤凰涅槃”后的至圣寺“浴火重生”,重建寺庙,3年后第一座佛殿重新“站”起来,至圣寺朝气蓬勃之势已现。随后,现任住持释怀龙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基本恢复了万佛殿、观音殿、地藏殿、祖师殿等,如今已呈现出蔚为大观之势。

  至圣寺,藏于深山之中,显于峡谷之间,聚大山之灵气,传人生真谛。如将至圣寺从大义山中“抽”出,那么它的大义和幽静将荡然无存,空有宏伟大殿犹如空壳,大义山给予了它经纬。“一尘飞不到,长在此山中。玉殿清光满,危楼紫气笼。钟声和梵呗,香气贯慈风。重重无尽藏,幽僻岂能穷。”这是前人释净纳为至圣寺所咏诗词,将至圣寺的文化与自然恰到好处地融于辞藻中,令人无比神往,万静中钟声梵呗随着和风,伴着香味,丝丝入耳、沁人心脾。游人前来造访浏览,感受至圣寺的自然和人文浑然天成。

  一组传说书瑰丽

  远远观望大义山,石峰耸立,苍天相佑,义山馈赠,茂林修竹,清泉流瀑,山脚油茶遍地,在大义山几乎每一步都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看到的每个山头都蕴含着瑰丽。

  相传在远古时代,常宁大义山脚下有一个勤劳善良的邹老汉,一辈子靠开荒种地为生。有一天,他发现一棵结满果实又开满白花的树,惊奇之余就把它移栽到自己居住的房屋旁边。不出几年,他的房前屋后就长满了这种树,一到金秋时节,累累硕果挂满枝头,红的似火,绿的如黛,随之盛开的茶花,雪白圣洁、芬芳四溢。

  一天,八仙中的张果老云游经过此地,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异香,便按下云头,骑着毛驴寻香探查。经得老人同意,张果老采集一口袋茶籽带回天宫。时值王母娘娘蟠桃寿庆,太上老君用八卦炉炼出了像金水一样的油来,顿时整个天宫奇香四溢。为嘉奖张果老查访之功,玉帝就赐名为“查油”。

  于是,张果老再次来到人间,教会了邹老汉如何榨取“查油”。老人叫这种树为“查油树”,后因此树又像茶叶树,口耳相传,便成了今天的“茶油树”。如今,大义山脚下到处是连片的油茶林,“百里油茶产业带”更是蓬勃生机。

  再来看看包公庙。这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宇却是宋时所建。别以为年代久远就做工粗糙,其实,这包公庙做工精良,筑技奇特,整个包公庙宇,没用石灰、黄泥和砂浆,全部是用原石垒成,至今完好无损,稀世古庙,绝无仅有。

  牛踩石,海拔900余米。传说远古时期,道教之祖老子骑着神牛,在此山石头上踩了一脚留下一只脚印,“牛踩石”之名由此而来,至今“牛踩石”脚印依稀可见。唐初,牛踩石主峰上建有一座古刹,由于山高风大,古刹屋顶全是铁瓦所盖(年久已毁),至今香火不断,十分灵气。站在主峰,东望耒阳,南望桂阳,东北望衡东,西望祁东,西南望祁阳,北望衡州,西北望衡南,丘陵群山,错落有序,绿色海洋,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大义山原生态 东哥摄

  在大义山白沙一带流行“接菩萨”。据了解,每年六月初一,对于白沙徐洲村、上游村、红卫村、茅坪村的村民来说是个尤为盛大的日子。在这一天,不管大家离家多远,在外多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只为了一年一度的盛会——“接菩萨”。

  所谓“接菩萨”,接的是湖南境内二十四峰之一的毘帽峰里的毘帽仙王。相传,白沙徐洲、上游、红卫、茅坪这几个村的祖先徐氏、曾氏、谢氏相约一起去毘帽峰砍柴割茅草,过程中突然蹦出来三尊木刻的菩萨,就是现在的毘帽仙王,三个人商量后决定在毘帽峰建座庵子,供奉三尊菩萨,希望能保佑他们子孙平平安安,当地风调雨顺。不承想,还真的如愿了。

  此后,每年徐氏、曾氏、谢氏都会带着自己的子孙去毘帽峰烧香还愿,感谢毘帽仙王的庇佑,并且每年轮流由一个村负责把菩萨从毘帽峰接下来,在各个村进行游行,接受村民的祭拜后,再把毘帽仙王的神像安放在村里的祠堂,并供奉一个月。

  “接菩萨”这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家里,还邀上自己的亲朋好友,准备好水果酒肉和纸钱香火,等着青壮年舞龙舞狮,敲锣打鼓,鞭炮轰鸣,“迎接”毘帽仙王。

  毘帽峰山麓有庵曰“静乐庵”,因庵东侧有六脚公馆,故称脚庵。始建于明初,据传临武一侯爷慕名游峰,叹其境佳,遂兴建此庵,名曰“静乐禅林”。随后,几经波折,最终在1999年由蒋润身等人组织重建,建有大雄宝殿、玉皇殿及生活用房等,占地3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殿内奉如来佛、十八罗汉、弥勒菩萨、真武真君、文昌帝君等塑像,罗汉高1米,余高3米,挂有“静乐禅林”“慈航普渡” “文安天下”“武卫乾坤”等匾额。

  一幅画卷写山水

  毘帽峰上登高望远,视野千里,一条白色玉带泛着粼粼波光,滔滔而来,这就是舂陵河,一路豪放地奔腾着,流淌至大义山。在这里,突然放慢了脚步,神奇地绕了个弯,形成宽阔的河面,静谧、温润而饱含灵气地哺育着个性鲜明的义山儿女。

  舂陵河又名舂陵水、菱源河,追溯舂陵水的历史,有文字可考者,还得从汉代的桂阳郡说起(当时常宁地属桂阳郡)。《汉书·地理志》记载:“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有金官。县十一……南平,耒阳,舂山舂水所出……”这应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舂陵水的记载。而让人们记住舂陵水这个名字却是一个叫刘买的人。《汉书》载,汉景帝后裔刘秀,在西汉王朝业已崩溃,王莽篡位之后,带领八千舂陵子弟,乘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之际,夺得传国玉玺,把即将灭亡的汉王朝又重建起来,史称“中兴”,是为“东汉”。舂陵,亦成“龙兴之地”,而大义山则尽显“龙脉”。

  “山水相交,义山馈赠,奇石生焉。”沿着大义山的脉络,行走在舂陵河滩,迎着凉爽的河风,也许一块碗口大、瓶子状的石头就会跳入眼帘,若菩提、似观音、貌老翁……仔细观摩,是为一桩美事。早在宋代,奇石专著《云林石谱》对舂陵石就有记载:“磊块嵯岩,大小不等,质稍坚,一种色青黑,一种灰白,一种黄而斑,四面奇巧,扣之无声,可置几案间,小有可观。”

  彩硅石、黄蜡石、彩卵石……奇石成为当地人特别的财富。不知什么时候,舂陵水两岸开始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河滩对河坳,金银十八窖;摸到一小窖,买得湖南到。”这里的“摸金窖”,即是“捡石头”,为了摸到“金窖”,大义山下的居民纷纷涌上河滩捡石头,大家都早早地吃过饭,一根扁担两只麻袋走上河滩,黄昏时挑七八十斤担子回家。

  走进义山脚下的白沙寻常百姓家中,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块块精美的舂陵石摆设在厅堂或书房。有的人家中收藏奇石达近千件,楼上楼下房前屋后都堆满奇石,少的也有几十、上百件。慢慢地,白沙古街上就有了奇石馆,然后形成了奇石馆一条街。现在,白沙古街上的奇石商店已成为白沙镇上一道奇特的风景。

  一片山石刻人文

  勤劳的义山儿女,将上天的馈赠与自身的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智慧和韵味。

  地质剖面显示:距今两亿五千万年的泥盆纪,大义山地区曾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海天一色,一眼望不到边。随着地壳运动,大义山从海底渐渐隆起,形成岩溶蚀余地貌。地质学家把这里的地表比喻为一面筛子,地下却是一口锅子。碳酸岩溶洞多,到处漏水,所以称筛子;而地下的花岗岩和变质岩多,不漏水,所以好比锅子。

  据传,炎黄时代,舜帝南巡,遇上山贼土匪猖獗,于是,他借金龙岩为居,坐镇指挥平息了匪患,当地老百姓为了感激他,特建了一座庙命名为“舜帝庙”。在此期间,舜帝一日行游,发现大义山石质奇特、景色宜人,山中树木奇丽挺拔,山顶上云雾缭绕,于是他豪情大发,举起右手在石壁上留下了自己的拇指印记,至今仍存。舜帝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祖,功盖后世,誉满人间,为历代所称颂,为全球华人所敬仰。舜帝死后,葬于九嶷山,离此仅100多千米。

印山“中华一绝” 王跃摄

  “石头会酿酒”,在大义山庙前镇有一座闻名世界的“中国天下印山”,它由中国书法城、中国名人名章城、中国纪念印章城组成“一山三城”。它以摩岩的形式,把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印章精品篆刻于一山,这种将印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创举在我国尚属首创,共计印章4300枚,书法石刻作品700余件,规模达1000亩,堪称“中华一绝”。

  中国印山推出的印章亚禽氏、瞿甲、子亘,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三枚印章。此外,印山境内珍稀植物众多,大理石群峰“石态万千”,艺术的享受、人文的教化、性情的陶冶,走进“中国印山”,就如同走进中国篆刻艺术的殿堂!在这座全国独有的“中国印山”里,怪石嶙峋,绿树常青,形态各异的朱红印章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走进“印山”,犹如穿越一条中国历史文化长廊。台湾“诗魔”洛夫沉醉之余,将“中国印山”称为“会酿酒的石头”。

  财神洞,是大义山不得不说的一个地方,堪称“地下艺术宝库”,正处于“常桂百里画廊”的中心地段,全长约1000多米,有财神迎宾、神龙摆渡、玉龙守珠、翡翠悬塔、瑶池仙桥等九大景点。财神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基本囊括了溶洞景观的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形态,被誉为一方“扩大的仙山,缩小的盆景”。

  如果说用脚步可以度量岁月的悠长,在深巷中能耳闻久远年代里传来的阵阵喧嚣声,那这必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庙前中田古民居一部用砖和木写成的史书,经湖南省古建筑学家考证,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迄今600多年。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目前仍保留旧宅100多幢,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民居既有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常宁人杰地灵,宋代出了理学家袭盖卿和王居仁;清代出了岳麓山长王祚隆、安徽巡抚唐训方;当代有滕文生、吴基传两位中央委员,彭明治将军和著名物理学家朱国瑞。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大义山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11,431公顷。区内物种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风景幽雅秀丽,有五子峰之险,圣竹林之幽,五龙湖之秀,更具晒经石、量金斗、一线天等奇特景观,令人流连忘返,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放眼未来,常宁市着力打造生态常宁、魅力常宁,把大义山自然风光区建设作为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之一。

  (原载2015年1月26日《湘声报》、2015年1月21日《衡阳日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