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类节目崛起 “高而不冷”受追捧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素芹 编辑:李子璇 2017-02-24 10:14:13
时刻新闻
—分享—

许渊冲在节目现场。

  张素芹

  新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档档节目都获得好口碑。文化生态多种多样,观众需要哈哈爆笑来解压,更需要悠久的文化来滋养。而有营养的节目,显然更受追捧。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2月18日起,每周六、日在CCTV—1和CCTV—3黄金档联合播出。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接下来,柳传志畅谈因拙成巧的人生轨迹,高三时与成为百里挑一的飞行员的机会失之交臂,节目现场柳传志重现“父亲的演讲”,朗读儿子婚礼上的家信;张梓琳透露了当选世界小姐后的种种经历,并分享了为人母亲近一年的惊喜与感动,她为女儿朗读了作家刘瑜的散文《愿你慢慢长大》;曾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的96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也受邀到场,追忆往事,他道出曾用翻译林徽因诗追求女同学的独家趣闻……他的好友、学生现场朗读了老先生的翻译作品。

  除了上述名人,一些普通人也来到了这个舞台。蒋励是一名无国界医生志愿者,曾在阿富汗的枪林弹雨中迎接新生命,她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她渴望那些在炮弹与硝烟中诞生的孩子们一切安好。

  节目还特邀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弹奏开场主旋律,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在结尾处弹唱经典歌曲《匆匆》,且浪漫且高雅。

  《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一系列文化类节目,董卿主持得风采卓然。有网友称赞董卿:“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网友和观众纷纷赞赏:“终于不用每周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低俗的喜剧和综艺节目了。”“每个周末准时看电视,感谢节目让我们得以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

  2017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第一季播出过半,虽然没有耀眼的舞台包装和激烈赛制,但凭一封信、一个人就让观众陷入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久前落下帷幕,由诗词引发的全民大讨论仍在继续,该节目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朗读者》首期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在不少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情形下,这类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盛赞为“一股清流”。

  《朗读者》首播满堂红,但在董卿看来,这并不代表文化类节目要开始大火了,只是个风向标。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高”是来自文学品质,“不冷”靠的则是情怀,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这是董卿在《朗读者》制作人札记中的知而设问。

  在我看来,这样的知而设问还有很多。比如,“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你有多久没有读纸质书籍了?”……答案相比都是一样的——“很久了吧。”

  现实的生活往往鸡零狗碎,能拿出来安静读书、读诗、写信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人们的眼睛在被满屏的娱乐节目充塞得满满之时,表情是哈哈大笑,内心却是空空的。这也是为什么《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类文化类节目让我们如此推崇的原因。在书信、诗词、文章的背后,那些故事和情感,总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共鸣。就比如看完鲜花山谷夫妇26年的情感故事,不仅董卿会想起沈从文的那一句“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你我,也会想起。很多小孩子也在追看的《中国诗词大会》,很多诗句他可能一时理解不了,但是郊游之时也许会想起一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年岁渐长后,我们可能也会在某一刻顿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