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锋
在广州,说到早茶,到底用“喝”字还是“吃”字,还在犹豫。茶怎么吃呢?但是广州早茶又不全是茶,茶点更重要。茶点自然要吃而不是喝了。所以,入乡随俗,就吃早茶。
从条件上讲,吃早茶首先需要时间。不像在我家乡吃一碗兰州牛肉面,顶多十分钟,牛肉面下肚,起身走人,快哉。广州人吃早茶,七八点钟进去,十一二点钟出来,我的天,好几个小时。没有时间是吃不起的。白领平日上班,绝无时间。但广州的酒家一年到头人声鼎沸,什么人混迹其中?老街坊。老街坊不上班吗?退休的,乐得逍遥;没到退休年龄但时间自由的,更可逍遥。广州地大物博人多,酒家一开,不愁人不来,人不请自来。其次要有点闲钱。吃一次早茶,少的几十元,多的上百元,几百元,丰俭由人。早茶从来不缺人气,有时候早早去,到十点多时才候到座位,才有资格掏钱,不能不叹服广州的富庶。
既有闲又有时间,胃口又好,早茶便是广州人饮食的主流。不吃早茶,便不是广州人。不吃早茶,便入不了乡随不了俗。
广州早茶中的点心,不是北方人说的点心。比之丰富而有内涵。分特点、超点和小点,有的还有顶点。凡顶与特当然就贵,超点也不便宜,小点马马虎虎。品种太多,记不周全。各家又不一样。吃过几次,能想起来的大约有蟹黄小笼包、龙阳虾饺皇、蛋挞、糯米鸡、菠萝包、虾肠粉、榴莲酥、脆皮龟苓糕、凤爪等,还有粥。总之是多,淡的甜的咸的,素的荤的不素不荤的。好吃,不腻,有营养,老少咸宜。
有的酒家,你点好,服务生给你送来。有的则是自己取。有的是服务生推着车子,车里码着蒸笼,蒸笼里装着热气氤氲的点心。各取所需,不铺张不浪费,喝好吃饱。
有的街坊还喝早酒。一口茶,一口酒,一口点心,快乐似神仙。
这就是一种文化。听说早在咸丰同治年间,广州就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设备简陋,木桌板凳,供应糕点,开口挂一个写着“茶话”的木牌子,应是早茶的雏形。后来出现了“茶居”,后来改名为茶楼,现在大部分叫酒家,不叫酒家的也有早茶,上档次的宾馆、酒店,若不开早茶,人气不旺。
人的嘴巴势利刁钻,吃多几次早茶你会觉得习惯,也不觉得贵,虽然挣得少,也没有多少时间,但只要一逮着空,就不由自主地想去,仿佛着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