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名编辑共度《天才捕手》之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李明远 编辑:王嫣 2017-03-15 10:44:5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李明远 文/摄

  沙龙现场。

  3月11日21点40分,一场名为《天才捕手》之夜的图书沙龙在橙天嘉禾影城北京凤凰汇店5号影厅拉开帷幕。对谈嘉宾作家杨葵和外国文学编辑彭伦在沙龙开始前,与100多位以编辑为主的现场观众一起观看了电影《天才捕手》。3月10日在国内上映的这部电影,是一部以编辑和作家为主题的文艺片。

  该影片改编自美国传记作家A·司各特·伯格的作品《天才的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中文版)。

  影片中,奥斯卡影帝科林·费尔斯饰演的麦克斯·珀金斯,是美国出版史上的传奇,在30多年的编辑职业生涯中,发掘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知名作家。

  “我真的看得特别动情,想到很多自己做编辑时的事。”曾在出版社担任文学编辑的杨葵评价说,电影对图书内容进行了浓缩,并做了戏剧化的夸张与渲染。“书中呈现的麦克斯·珀金斯更加立体。他认为,无私和责任感对人生非常重要,这在他和作者交往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杨葵说。

  承担《天才的编辑》一书翻译工作的彭伦同样认为电影突出了人物之间的戏剧性。书中写了珀金斯的一生,电影则只能选取珀金斯负责的3位代表作家展现。“珀金斯作为编辑,有韧劲,看到作家身上有闪光点,愿意坚持陪伴这个作者成长。这让我在翻译这本书过程中,也获得很多启示。”彭伦如是分享道。

  电影中展现了珀金斯发掘海明威与沃尔夫的过程,以及为作品《天使,望故乡》一书确定书名的细节。这勾起了杨葵的回忆,他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担任编辑时,找作家余秋雨谈长篇小说创作、向歌手张浅潜约稿、为作家张长的《太阳树》一书命名等有趣经历。

  杨葵、彭伦在讲述自己对电影的感受,观众纷纷提问——是否有和珀金斯一样与作者在生活中深入交往的经历?如何兼顾作家与编辑两种身份?编辑怎样处理与译者的关系?高质量的问答让聆听对谈的编辑感到收获颇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活动主办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了解到,专场观影会+嘉宾交流这样形式的沙龙,3月在北京就有4场。通过举办编辑的聚会,他们希望大家在观看《天才捕手》电影的同时,也能结合阅读《天才的编辑》一书,在走近珀金斯的人生时,更深入地理解编辑职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