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茂椿
长沙的夜色五彩缤纷,令人沉醉。数十年来,城市的扩张与人们的时尚轮番登场,不同年代相异的文化元素竞逐争艳,高雅低俗的亮色参与博弈,夜色变幻,一直绽放着湖湘生活的许多美丽梦想。
我刚从湘西大山深处来到长沙时,星城的夜色从单调的几盏昏黄,到诗意的月色潇湘,色彩的宁静,笼罩着无数的激情和向往。在我好奇的眼里,长沙的时间没有夜晚,使我瘦弱的青春得到了城市的滋养,甚至有点嫉妒这里成片的明亮和整夜不眠的灯光。相对于家乡断断续续的电灯和昏暗的煤油灯,眼前的光明让我热血沸腾。那是经济渐渐复苏和渴求文化的时代,大街小巷借光路灯阅读的学子比比皆是,单车的潮流从夜校奔出,一首诗一篇小说都能够振奋无数的追梦人。岳麓山因千年书院,成为学子们文化人追求知识的圣地。入夜的街道,匆忙走过的“老中青”,手上包里大多都有几本书籍。我用微薄的收入,在生活的省吃俭用中,尽量增加精神生活的投入。读书,很时尚,也很紧迫。周末的文化学习,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也成为爱情的一个主题。思想的门打开了,生活的视野也在渐渐扩大。最初属于高大上的零星的电视机,把中老年一直熟悉的车笛声,变成了万人空巷的港台剧的喧嚣。武打剧爱情剧,进入了年轻人的话题。
那时,我明显感到人们已开始重视个人的追求奋斗。长沙的夜生活,几乎都是自学、听课和研讨。考学校,考工作,考各种职业证书,渴求用武之地。一切方兴未艾,到处朝气蓬勃。工厂机器轰鸣,机关学校灯火通明。那个时代,精神的不断富有掩盖着物资的短缺,夜色中的街道、楼房,因加班加点的人们而美好亮堂。走在寻找诗意的夜晚,看见一盏盏张开的亮眼,在刺激着夜的神经。星城人向往光明,只有激情,没有满足的句点。
渐渐地,星城的街道更加宽阔,路灯更加明亮,汽车的光速日益纷繁复杂。经济的不断好转,眼界的不断打开,生活的充实不断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夜从谨慎的“亮化”一天天过渡到张扬,铺满霓虹灯的光芒色彩,街道俨然成了灯光的河流。
我曾怀着崇敬,在夜幕降临前寻访到贾谊的故居。我也在杜甫江阁把茶临风,聆听湘江的夜语。湘楚的江风,南蛮的涛声,在湘资沅澧的水波中或褒或贬地奔腾。每一天路,每一个夜晚,无不是像过节一样人声鼎沸,灯盏摇曳。
追求梦想,日益壮大的城市,铺开了更大时代的写意。从昏黄的路灯,到明亮的街灯,再到闪烁的霓虹灯,从“亮化”到“美化”,斑斓的长沙城变得更美了。城阔了,内涵也变得更深更宽。筒子楼、围墙、院子,一片一片拆掉,我们的身边,高楼林立。沿江风光带的休闲,公园、社区的品质,展示着都市的风度。
湘江参与了美的构筑。数叶轻舟,穿梭在平静的水面。伫立船上,仰望周末夜空中璀璨的浏阳烟花,我找不到秦淮河桨声里柔媚细腻的哀怨,倒是觉得,好像到了上海激情澎湃夜色阑珊的黄浦江、浦东和外滩。
自然生态的描绘,山水洲城的合奏,一天天扮靓星城。星城夜色,注重了“工笔素描”般的细腻。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正在修建的地铁站口,莫不都是精雕细琢。风能太阳能的路灯,照亮新修的街道,变幻的车灯取代了鸣笛。带有文化色彩的茶楼、展馆慢慢增多,丰富着星城的性格。一山一水,一亭一台,增添生活的动感和生命的快乐,营造湖湘迷人的风景。
黎明的钟声从东边的火车站传来。我在曾经的城郊远眺,视线被一片片起伏的高楼遮掩。星城日益壮大,已经看不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