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花”下井 井边那些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编辑:王嫣 2017-04-14 10:56:25
时刻新闻
—分享—

资料图

  欧阳倩

  丰泉古井、桃花井与平地一声雷

  井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了水井,人们定居的地方不再局限在江河旁边。

  井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古者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早起的人们去井边打水,人一多吸引商贩到井边去卖货。慢慢地,市场有了,城市的雏形也出现了。按这种推断,井的辐射,就基本圈定了古城长沙的人居生活范围。

  长沙老城区的“九井十三桥”中,芙蓉区占了5口井,大都是生活井。保存较好的是丰泉古井、桃花井。

  丰泉古井原本在北起东茅街,南至丰盈里一带。清道光八年(1828年)冬季,60户人家集资兴建了这口古井。2000年修建蔡锷南路时,丰泉古井被填埋。后市政部门在蔡锷南路路旁另掘了一口井,仍名“丰泉古井”。井四周辟大面积绿地,市民们常常在这里休闲。

  桃花井在现在的都正文化街内,相传是井旁栽种着几株桃花而得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井名用得长久了,往往被当作地名。相传,民国时期桃花井附近居住的大多是戏班子或者票友,久而久之,“桃花井”也就成了戏剧汇演地的代名词。“去桃花井”,更多地不是指打水或浣洗,而是去桃花井的戏台听戏。

  最“雷人”的古井当属“平地一声雷”了。传说这口井突然有天爆震,水井也干涸了,扔下一颗石子,其声音像打雷,也称“雷打井”。这口井原在定王台后面,1997年拆建为住宅区和解放中路立交桥。现在很多的长沙人根本就不知道“平地一声雷”原是一口古井的名字。

  青石井和聚福井

  井作为一种生产生活的设施,与政治似乎不搭界。但有些封建帝王热衷于“借井言事”,编造一些祥瑞故事,为自己的“君权神授”找借口。如汉时王莽为篡汉使出了井出符命的伎俩;三国时东吴孙坚称从井中捞出和氏璧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字样……

  芙蓉区的井没有为帝皇登基造过“势”,却着实为王侯“服务”过。走马楼的青石井、鱼塘街照磨巷内的聚福井都在明吉藩府内,专供王府享用。当时的吉王府占据了省城的大半,“半城王府”并非夸张之词。王府院落、房屋重重,大宅门中自然会凿有数口水井,作为饮用、洗涤以及园林等方面之用。

  当然,王府凿井也不能为所欲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住几间房子、穿什么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府中凿井的眼数也有明确的限额。如明朝弘治八年所定王府府制,规定王府水井最多不能超过“一十六口”。

  遗憾的是,这两口见证过“大风大浪”的古井,随着历史的变迁都已经没于尘埃。青石井在如今的平和堂商厦附近,要想找此井,只能是在那里比划个“圈”;聚福井“文夕大火”被毁后,邻里自发捐钱修复,由原来的双眼井变成四眼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也消失了。现在人们只知晓聚福井大约在九龙仓工地附近。

  老龙古井和化龙井

  在古人看来,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龙潜伏着,井也不例外。有些地方二月初二“龙抬头”,要往井里投掷东西,由水井引龙。这自然是认为龙是吉兆,有祥瑞之气。有意思的是,关于井中龙现,还有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非但不是吉兆,反而预示着灾难即将降临。

  芙蓉区的老龙古井和化龙井,就是这么一“吉”一“凶”。老龙古井出水眼处用麻石修建起“满月”状取水池,池周更有石刻青龙飞跃等壁画,古朴厚重,呼应“老龙井”之名。

  化龙井下的龙是孽龙,此龙欲从井出,水淹长沙城而龙归大海。因此,当时的人们倾倒铁水,封井封龙。也不知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有意“呼应”传说,化龙井口现在仍然是封着的。

  离老龙井500多米处,还有一口东沙古井。有人说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尚需进一步考古。此井现在还保持着很高的人气,前来打水的居民络绎不绝,日均千人以上。后芙蓉区修建了“取水亭”和取水小道,还借用“为政当思水无沙”寓意,塑造了“水无沙”廉政文化墙。

  她的温润和朴素,见证了城市变迁的岁月和历史

  随着时代的演变,井似乎完成了她的使命,慢慢减少了与人相拥的功能,淡出人们生活的圈子,再慢慢被冷落甚至消失。上述这些井或许也难以免俗。

  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井以她的温润和朴素,见证了城市变迁的岁月和历史。任谁饮过,她们受宠不骄;任谁走过,她们波澜不惊。也只有懂她的人,才会知道她的甘甜、她的无私。

  这一口口的古井,更像是一只只守望故土、凝望未来的眼睛,深情而深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