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海波:流水线上走出的诗人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仪 李先志 编辑:李子璇 2017-06-16 09:20:41
时刻新闻
—分享—

彭海波图/傅汝萍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通讯员 李先志

  名片

  彭海波,笔名慕容。1982年10月出生于蓝山县新圩镇彭家村,从小酷爱读书,不管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诗歌创作。2016年7月,生意失败的他在亲友的鼓励下,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诗集——《行走的忧伤》。

  故事

  说起彭海波,大家未必熟悉,但说起诗人慕容,可能你会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他。6月13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曾在广东的工厂做过流水线工人,当过餐厅服务员,开过书店和咖啡馆的青年诗人。

  彭海波从小就喜欢看书,却因家境贫寒,很难读到课外书。

  当老师的堂哥发现他酷爱读书后非常支持。彭海波从堂哥那里接触到了人生的第一本诗歌类书籍,是一本名叫《散文诗》的杂志。只看了第一眼,彭海波就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从此与诗歌结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蓝山一所职校毕业后,彭海波到珠海一家酒店做餐厅服务员,后经一个老乡介绍到了中山一家塑胶厂做过流水线工人。即使每天晚上加班到深夜,彭海波仍不忘读书。

  再后来,彭海波辗转到了东莞,进了一家台资企业,从最基层岗位做起,逐步走向管理岗位。公司老板看中了彭海波的文学才能,支持他在公司里创办了一份企业内刊,期间,彭海波多次为内刊创作诗歌。

  随着第一个小孩的出生,彭海波感觉生活压力渐大。2012年,他筹资70万元在东莞开了一家西餐厅,期间,爱读书的彭海波,还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书店。他说:“无论何时,书都是他离不开的朋友!”

  不管是打工还是创业,彭海波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诗歌理想,经过岁月的打磨,其创作的诗由起初的稚嫩慢慢到成熟、老辣。

  2015年3月,关掉了餐厅后,彭海波跟家人跑到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做起了皮具。奈何皮具行业又进入了萧条的时期,经过再三考虑,他把员工清退,把工厂关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广州的一些文学朋友邀请彭海波加入一些诗歌团体,重新回归诗歌创作。他把之前写过的东西找出来,慢慢整理、修改。在亲友的鼓励下,2016年7月,彭海波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诗集——《行走的忧伤》。

  “慕容先生用文字的精华写出了人生、苍生、人性与良知融合,写出了文字与诗的灵魂,使人遐想和回味!”这是一位读者对彭海波诗集《行走的忧伤》的评价。

  从此,慕容的名字进入了一些人的视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系教授何光顺在谈及慕容的诗时,体悟颇深地说:“慕容的诗,细读之后,深感他的笔力、情感和进入现实与历史的深度与力度,着实打动人心!”

  “我始终认为诗歌是灵性的文字,一旦根植于内心,就会不断地成长。”这是彭海波在自己诗歌世界中的一种独到的见解,也是他自己对成长的一种感悟。他在诗歌中逐渐成长,并先后当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新潮诗会副秘书长、新诗委员会主任等。

  而今,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为座右铭的他,继续行走在自己的诗歌道路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