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学明——虔诚质朴的湘西汉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聂茂 编辑:李子璇 2017-06-26 10:07:24
时刻新闻
—分享—

  聂茂

  一个人必须首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对文学真正的热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并且将这顶桂冠以名副其实的方式一直保持下去。

  对彭学明来说,写作不是美学问题,也不是满足虚荣心的问题,更不只是展示才华的问题。对他来说,写作就是拯救,就是忏悔,就是检验良知,就是解剖自己,就是传达他灵魂深处对于美丽世界的一种渴望,一份福音。他的作品澎湃着透明的诗意,即便是写苦难,也让苦难充满水稻抽穗的质感和红薯出土的温馨。

  他的身体离开了湖南,但他的心与他的精神脐带一直没有离开湘西,没有离开那一片生育他、养育他并滋润他成长的黑土地。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他一直保留着内心的纯洁、善良和向上、向美的品质。《湘西女人》的乐观通达、《祖先歌舞》的轻快迷人以及《庄稼地里的老母亲》让人闻到来自泥土的芬芳,这一系列贴着湘西标签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学湘军中的重要地位。

  湘西成就了彭学明,彭学明也为湘西赢得了荣誉。他向沈从文等前辈作家致敬,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勇气,呈现了个人与社会、国家与民族的种种问题与处境;同时,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心理学上的执拗,将古老的传说、美丽的风景、淳朴的风俗从容有序地展开,无不扣人心弦,使作品拥有了广泛的包容性、优雅的叙事节奏和充满纯净热烈的诗意。特别是长篇叙事散文《娘》的横空出世,他找到了湘西精神最完美的象征,为人类永恒的主题表现出新的艺术活力和独立的见解,他以虔诚之心、敬畏之意和痴爱之情礼赞了中国文化脐带上最为关键的形象——“娘”,这是作家个体血脉上的“娘”,是湘西人民的“娘”,也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大写的“娘”。

  彭学明的故事是中国的,但也包含了世界意义,作品的现实性是全球化视界下的现实性,中国的孝道文化也有着全球化的普世价值。“娘”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和情感都无法逃避而终生皈依却又司空见惯的“精神视觉盲区”,彭学明站在思想巨人卢梭的肩膀上,做了一份令世界动容的中国式的忏悔。在这个众声喧哗、信仰崩塌、精神虚无的时代,这个湘西汉子用最质朴的湘西语言为中国人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娘”,找回了属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心,他将散文这个影响日渐式微的文体的光芒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