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荷塘月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 欣 编辑:李子璇 2017-07-19 09:22:15
时刻新闻
—分享—

  徐 欣

  在梦里又回到了那片池塘。

  说是池塘,其实我见到它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建筑废料堆放场,由于废料是自上往下倾倒,中间便形成了一个人工的洼地。不知是雨水蓄积,还是地下水渗出,建筑施工结束后,这个小水洼也形成了。人们见这水来得蹊跷,就在这废料堆上铺上草皮,往水里随意丢了些种子,哪晓得,一个冬天过后,这水里竟长出了一斑一斑的荷叶。这个水洼正式升级成了池塘,不,更准确地说——是荷塘。

  我在这荷塘边生活了两年多,看着这处荷,如何从无到有,又怎样一点点长成、茂盛。自从有了这小荷塘,每天下班,也不急着吃饭,拿上一本书,坐在斜坡上,守着远处的落日一点点从金色烧成赤红,又一点点褪成橙红,最后红霞转成了霁蓝,天也就暗下来了。有时候,读书累了,即使夜已深,还要到小荷塘去坐坐。那个时候荷塘边的人早已散去,四周静得很,草地上随意一躺,仰望黢黑的天幕上散落的忽明忽暗的星星。凉爽的晚风软软地拂过脸颊,人也就因之微醺。

  那年中秋,我没回家。傍晚时分,院子里早早地亮起了灯,好似比往日里更耀眼更令人向往。家家厨房人影晃动,响起菜入锅时生脆的“滋滋”声,锅碗瓢盆相互碰撞的“乒乓”声,招呼家人上菜吃饭的呼唤声……听得人心徒添几分空荡。而比这声音更让人无处可逃的便是那一个劲儿往外冒的各种佳肴的香,它们在晚风撺掇下,集结成声势浩大的团圆气氛,在院子里横冲直撞,使得我的小陋室显得格外清冷。屋子里是坐不住了,干脆逃到外面去。在小超市里买上一个散装的月饼,一路晃晃悠悠地朝小荷塘走去。

  荷塘四周是没有灯的,黑暗将一切包裹起来,也将远处的热闹与欢笑隔绝在外。眼前的荷塘只能模糊地辨出些或深或浅、或高或低的黑色暗影。九月,荷花早已谢尽了,荷叶还亭亭地站着。荷叶特有的那股清香,在黑暗的酝酿下,变得更加浓郁。团圆佳节,独处一隅,固然是有几分孤单、冷清。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简单与轻松,不想应付的人和事,全都可以任性地放下。就这样怔怔地望着远远近近的黑,浓浓淡淡的暗,什么也不想。偶尔有几只小飞虫冒冒失失地撞过来,一挥手,又离开了。

  也不知就这样坐了多久,忽然一道白花花的光划破层层黑暗,跌碎在水面上,一漾一漾,晃成了大大小小的光斑。循光,抬头望去,一轮满满的圆月穿云而出。厚重的黑霎时间化成了澄明、透亮的蓝。银亮亮的月光流泻而下,层层叠叠的荷叶一张张、一片片地从混沌的黑块中分明出来。月下的荷不似白日里看到的那般素雅、娴静,黑夜给她几分隐约、朦胧的神秘,月光又给她披上了一件如烟似纱的外衣,使她又平添了几分妩媚。轻风拂过,如水的月光在叶间闪动,好似惊扰了躲在叶下休息的小鱼,只听“啪”的一声,水声由近渐远,消失在更深处。水声刚落,旋即是一声低沉的蛙鸣,原本寂静的荷塘顿时热闹起来了,“呱——”“咕——”“呱——”“咕——”“蛐蛐——”叶间、草丛、水中,此起彼伏,一唱群和。

  我散坐岸边,就着清亮的月色,伴着虫鸣蛙声,一边啃着月饼,一边把记得的有关月亮、荷花的诗词背了个遍。那一刻,明月属于每一个抬头仰望它的人;那一刻,我也与历代文人共享同一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也不知道是那天的月亮特别亮,还是荷塘特别美,抑或是日子特别,总而言之,从此那月、那荷就成了我记忆中的一个美妙的存在,常常记起,心神安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