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秦汉易代背后有多少隐秘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向敬之 编辑:王嫣 2017-07-21 09:15:10
时刻新闻
—分享—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李开元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5月出版

插图,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汉易代的那场持久战,鸿鹄跃出,成王败寇,惊心动魄。虽然这场由男人主导的权力之战、朝代之争,有几个女人如项羽的虞姬、刘邦的吕雉,红袖添香,但终归是刘邦所谓“当如此”的“大丈夫”做绝对主角,做毫无情义的血拼。白起为彻底摧垮赵国,长平战后活埋四十万降卒。项羽巨鹿一战收服章邯后坑杀秦军二十万,兵入咸阳后一把火将无数老百姓累死修建的阿房宫烧得干净。对此,司马迁不惜笔墨,在《史记》中写得最为精彩、最为漂亮、最慑人心神。尔后,诸多注疏家、学问家,乐而不疲地诠解、延伸、挖掘这一连串充满血性张力的历史。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寓日教授李开元,长期钻研秦汉史,以淹博的史学功底,打破常规,在《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中,来一个古今融会、雅俗共赏的鲜活呈现,使我们读到一部很有史学价值、不无现场考证且极具开拓意义的通俗读本。

  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李开元零散写到秦始皇荡平六国的征战、巡行和完胜后的失落、不安、彷徨、猜忌,以及他曾随父质子赵国外,浓墨重彩地写楚地贵族后裔陈胜、项羽等的崛起。尤其泼赖刘邦自底层一跃而起,成为最终受益者,贯穿始终。刘邦因当初赴咸阳服役,萧何多给了二百钱,而在称帝后多报以二千户。但,他并非全部恩义相待,能诓便诓,可骗即骗,不时游山玩水弄掉有异动的昔日的战友、合伙人和资助者。他因大嫂未长期协助其装大哥,于怀耿耿,应允太公哀求封爵自己亲侄后,也不忘给个侮辱的称号。就是这一副地痞流氓嘴脸的刘邦,从聚集十几个逃役之徒东躲西窜始,不断拢络人心,挖人墙角,委屈图存,终在鸿门宴上死里逃生,成就大汉帝业。史料中的现场,难免有许多少为人知的隐秘,及更难想象的历史背后。这是王权潜规则的历史产物,也是后来史家欲加甄别的史学研究,更是数千年宗法制下封建时代的血色定律。

  历史的真实,未必是史料所传、史书所写的那般没有隐讳。史实可能为撰史者所修饰、隐恶,因这样那样的局限而导致后来难辨前世真伪。司马氏踏勘著史,欲藏之名山,屈辱走笔,也曾受到不乏杀戮的武帝的关注和威胁,更不消说后世的修改,对史实探寻而做一点自以为是的圆说。史家们对这场战争,确有过多种美丽精彩的描述,但现场上的阴谋与神奇,究竟如何,是否真如太史公们所反映的史料与史书中的现场,都是不好说。李世民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胁褚遂良交出起居注,拒绝臣下对尊重历史的谏议,最终迫使房玄龄想着法子删出一册实录呈阅圣目。那颇有流氓色彩的刘邦,自是不容许太多的真实,流传后世。

  李开元跳出已被改造重写的史学桎梏,大胆以原有史料为指南,做个性化判断,清晰勾画出一群从战国衰世中走出的同龄人、同时代人重返战乱的生死博弈和权位争夺,有不少新识。且不说他一语勘破人们的历史错觉,但他以详赡的史料掌握,探寻幽深,寻根溯源,质疑前说,把读者如我步步引入了似被遗忘的史实现场,以营造引人入胜、轻松鉴史的学术氛围。开篇指出太史令写完商周秦先祖乃少女野外感应受孕而生后,写刘邦乃刘媪在河边“遇交龙而得”,是真龙天子,在前辈君王均为世袭罔替的时代,为刘邦造就了神奇的出身背景。此后,司马迁还为汉文帝、武帝非嫡子长子即位,点染这样那样的神乎其神的孕兆。李曾赴实地,考证发现,沛县民俗粗野,刘邦有刘媪野合生子嫌疑,而异于太公其他三子。这个来历模糊的人,少小有过游侠梦,曾在秦令严禁游侠时,奉信陵君为偶像,视张耳为宗主。刘邦考为泗水亭长后,结识了能干的萧何和热心的任敖,拿着手中管邮政和治安的小权,迎来送往,呼朋唤友,混吃混喝。就连他正儿八经的首婚,也是骗吃骗喝而歪打正着而来的。这样的人,一旦起事,左右逢源,进退有据,从一个小伙逃卒的带头大哥,最终带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改朝换代。

  刘邦的成功,赵高貌似帮了大忙。赵该是赵王族人质秦同秦女通婚后的产物,不定是阉竖之身,而属通法律、精书法、擅文字、工武技的全才。改变世人对赵氏龌蹉奸猾的印象很难,唯广绍旁搜,用事实说话,以可信的材料佐证,李开元做了努力。司马迁没说过赵高是走势的阉宦,马非百认为秦简中赵氏兄弟“生隐宫”该是“生隐官”之误,《汉书·艺文志》也称赵著有《爰历》六章。赵在律法峻严的始皇时代能得以重用,足见其有技胜众人一筹的好本领。况其生女嫁给咸阳令阎乐。阉宦之害,乱于汉末恒灵、唐中多朝、明后全程,杀戮忠良,瞒上欺下,天昏地暗,祸国殃民,因而以赵为始而恨之。车府令兼掌印赵高因始皇突然死去,计虑自身将来。他是胡亥的老师,同长公子扶苏少交情。扶苏信赖蒙氏兄弟,而己与蒙毅有私仇。加之,如能成一人之下的实权派,也是他这个中层官员梦寐以求的美事。于是,他殚精竭虑说服胡亥、李斯,伪造遗诏,抢班夺权。

  从赵高劝说胡亥的一番对话中可见,胡亥虽有欲望,但知不义不孝不能不德,并非疯傻得驴马不分的蠢蛋。只不过父皇崩殂,大哥被矫旨枉杀,其他十数个兄长也被赵老师疾速狙杀,就连同自家有多重姻亲关系的李相国也死于非命,形单影只,苟延而活,登基后不惜民力忙巡游、修宫室、筑皇陵,终而在陈胜、吴广造反的声浪中,爆裂成全面性的崩溃。这种崩势,虽赵高有文武之能,但治国理政、掌兵御敌,非法律、文字、书法所能收拾。赵氏小人得志,忘乎所以,疯狂杀戮,横征暴敛,内忧外患。权欲至极,狂喜之后,赵大丞相派出的勇将与项羽一战而降。刘邦兵临城下,赵赶紧示好密谋,发动望夷宫政变杀死二世,再与刘分治而王。孰料事成一半,被自己不得不另立的始皇弟成蟜之子嬴婴要了性命。

  机关算尽者,不止赵高一人耳。秦始皇不立太子,把嫡长子扶苏流放监蒙恬军,护卫北疆,从不显示其继承人的资格和身份,结果给了赵高沙丘之谋机会。扶苏愚忠,以自刎来结束严父的良苦用心。陈胜举事,建国张楚,自称陈王,却在有了权力时,众叛亲离,命丧叛徒之手。少年英雄项羽,更是挟猛将之力、统帅之威、霸王之尊,有过无数武功战果,却终不足与谋,唯匹夫之勇,成就霸业后,被义兄刘邦逼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中抹了脖子。英布、韩信、彭越、臧荼、陈余、张耳辈,虽背项从刘后封王裂地,终不免被腾出手来的刘邦一一翦除。

  秦国从崛起、雄霸于西方,筚路蓝缕,举步维艰,由当初不时挨打、屈辱割地,到后来与山东六国一决高下,历数百年。赳赳老秦,奋发图强。至始皇时,国力最盛,兵力最强,财力最厚,法律最全,有资本覆灭六国而一统中华,合称皇帝。不意十数年,传之二世而亡,如过山车。始皇登峰造极,感到没了较量的对手和空间,只有无尽的落寞和茫然,彷徨抑郁,臆想成仙,不解如何疏导更大的疆域消弭大战悬而未决的仇恨,如何引领更多的国民走出饥馑纾解温饱,如何治理矛盾丛生、内斗愈烈的超级大国。大战刚歇,不知燮理;膨胀过后,狂喜不调。短命近矣。起于草莽的刘邦们深谙此理。汉高帝在借力肃清诸多隐患后,快速攘清皇权与相权、战争与民生之间的矛盾。马上可打天下,而治天下唯有下马,唯有推行一种奖励耕种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治国不在空虚,而在实质。

  治理国家,无论大国小国,大小统治者须自我定位为治理者,治好每一寸疆土,理顺每一件国情,让广大国民真切地感受到国之强盛、家之安稳,不为这样那样的腐败而哀伤,而怒怨,而反抗。不治而乱,官僚体系腐朽,国家政权必败,纵然光鲜丰腴,也外强中干、隐恶滋生,贻害深矣。秦之强,强于大战。秦之崩,亦崩于大战,崩于那唯利无耻的英雄时代。从中央宫廷斗争到地方揭竿而起的群雄,驱驰在权力场上,唯利是图,尔虞我诈。被压迫被奴役的草莽,在艰难中奋起挑战,终为曾把百万山东雄师打得不战而亡的大秦帝国,打上了黯淡的句号。

  嬴秦崩坏,未逃脱亡秦必楚的宿命。但,刘邦建汉后,在文化态度、生活习俗上因袭楚制,而国家框架、行政体制、军法建设却承秦制。即便入关废除秦法中的严苛部分,却又以始于商鞅的峻厉秦法作为汉法根本。楚汉战后,刘邦一改原来奖励部下所用的楚国旧爵制,招抚流亡,“复故爵田宅”;安置军队复员,“以有功劳行田宅”。秦二十等爵制、田宅制度,又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出现“今小吏未尝从军者多满,而有功者顾不得”的现象。秦朝没了,但秦制影响更久。刘邦虽不读书,敢拿儒生冠当夜壶,抢别人娇妻当老婆,但他谨记大秦兴衰的教训,时刻警惕兴衰荣辱、王侯将相、君民轻重的一念之差。

  我们似可把秦崩看作家国仇恨的结果。赵高乃赵王室疏族后裔,张良父祖为韩多朝相国,而陈胜、项羽、刘邦包括李斯,都与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大战秦国,暗藏覆秦祸心,与敌私下媾和,都欲将暴秦置之死地,直至灭秦。但,刘邦知道国家最大力量源自底层,为了平抚百姓、稳定国家,他可以对强敌委屈。

  2005年,《秦崩》的稿子,陆续在象牙塔网上发过。2007年4月由中华书局初版《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两年后,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推出增补繁体版《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迄今大陆网络有售。今北京三联书店引进再版,与台版同名,是否再有增删,未比对而不便赘述。优秀的著作,尤其秦汉历史著述,真相会因近五十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汉诸侯国王陵的发掘和大批秦简、汉简的出土,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和观点,方便了李开元一类不守陈规的史家,重新、认真、科学地研究这段历史,揭开深埋在已坍毁近两千年的驰道与直道、泗水亭与阿房宫、秦砖汉瓦及迄今残存的长城下迟到的文明。在共识面前,在真理其中,历史还是历史,真实不会因特定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改变,即便一统七国、嬴秦崩坏或楚汉之争、刘汉兴起等历史,也该以一种对战争史和社会史负责的态度,以一种有史诗重构的客观笔墨,来对人物、政争和重大事件展开真实、客观、理性地考察。反思,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当是刻骨铭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