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映大唐春》:裁文为舟,重访大唐“桃花源”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贾超 编辑:李子璇 实习生:王进文 2017-08-02 14:45:57
时刻新闻
—分享—

诗映大唐春

《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尚永亮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

  唐之有诗,譬如山中生玉石,玉在山而草木润。诗之有唐,恰似岭上叠奇峰,登临处自风光无限。所谓“夏雨春云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人人知道那是好的。壮丽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浪漫如李白“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沉郁如杜甫“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深情缱绻如李商隐,俊爽朗逸如杜牧之。唐人裁句作诗,正是性命寄托,故而写尽千般颜色,万种风情。自唐以降,朝堂文人,市井凡夫,皆得咏诗,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诵得“鹅,鹅,鹅”之句,诗国之盛如斯。

  然而,千载以下,时移世变,我们离诗是渐行渐远了。当代的生活连接在网络上,快捷、便利、多元,海量信息喷涌,教人应接不暇。人们的时间与精力在这样快的节奏下往往被切割零落,以至于谈诗作诗,都成了奢侈。即使有时间和闲情读诗,也仍不免“茫茫如堕烟雾”,盖因诗海茫茫,不知读什么诗好,又或不知什么才是好诗——毕竟,我们离那作诗的人,以及那个属于诗的时代,隔了太远、太久。如那武陵捕鱼人,沿着桃花水回溯,却难得其门而入,只好遥遥地望那掩映在梦境深处的“桃花源”。

  今读《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想起周邦彦的一句词:“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舟是轻舟,楫是小楫,正如书中文字,清淡通脱,绝不给人负累。因是随堂讲演的缘故,书中语言亲切平和,不似正襟危坐的高堂大章,倒如相对晤坐,听人笑语,不知不觉间,即已乘舟入水,寻得那唐时古渡口,随作者一同重访那个繁盛的“诗的国度”。

  既是访游,必要一个好向导。向导不但要熟悉路线,更当对所游之地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最好是各处行步如穿自家庭院,指点风物如数自家珍玩。而本书作者无疑是一位极为理想的向导:尚永亮先生多年从事汉唐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对有唐一代之文学与社会制度有着十分深入、独到的体认,更兼文采洒落,笔下剧谈兴到浓时,直见作者飞扬意态,常常引人神思俱往。有评者称《诗映大唐春:唐诗与唐人生活》是“一本专家引领读者走进诗歌盛唐的小书”,这样的“大家小书”好处正在于此:给读者以优质的阅读体验,或者说,给访游者以最好的“导游体验”。

  本书解说唐诗与唐人生活,深入浅出。既有对唐代诗歌创作情况的整体性概述,又对文人读书、隐逸、漫游、干谒、赴边、科考、仕宦、贬谪等各式生活景况作了生动而富于趣味的介绍,在还原“历史现场”的语境下重新体认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与诗歌。看高适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唱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看“天生的一个旅人”李白如何漫游大唐,看“隐迹幽栖型”的王维如何“隐”,“逸兴放浪型”的孟浩然又是如何“逸”,在这一过程中,穿插着作者鞭辟入里的精彩辨析与细致入微的生动描述,使得读者对于诗人与诗自然生发“同情之了解”,从而获得更为细腻、深入的体认,从心底涌出一份真正的感动。

  “如果说,读书山林、漫游干谒、边塞从军、山水田园,更多地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浪漫情调,那么,科举考试、激烈竞争反映的,则主要是唐代文人充满艰辛的苦涩情怀。”一般读者论及唐诗,往往只注意到它浪漫、华美的一面,而易于忽略诗人们所置身的特殊社会背景。事实上,文人读书、科考与仕宦,均受到当时制度与社会风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要进一步了解唐人与唐诗,就不得不对包括科举制度、请托行卷、幕府仕宦、朝廷党争在内的制度、风习作一番了解。书中采取剥繁为简的手法,将纷繁复杂的制度习俗串以相关故事及案例,文字生动、通脱,讲解明晰,言必有中。宦海中的文人操守、逐臣的磨难与悲感,读之时而令人击节,时而教人怃然,而唐诗正是在诗人历经生命的重重矛盾、困苦后于不懈砥砺中爆发出夺目的光华!

  此外,书中亦谈到唐人的日常生活及娱乐,譬如宴集唱和、胡舞、音乐、书法、绘画、饮酒、喝茶、弈棋、节庆,乃至生财之道与文人婚恋,雅致有之,世俗有之,琳琳琅琅,直兜得满目的繁华、满目的诗,那段属于大唐盛世的记忆铺展于纸上,教人明白何谓“诗的国度”,又何谓“诗化人生”。持此一卷,可销长夏。

  行文至此,凉风透窗,却正是:山河一枕千秋梦,永夜无人好读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