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皮书出版20年:铸就新型智库品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孙海悦 编辑:李子璇 实习生:王进文 2017-08-11 09:11:57
时刻新闻
—分享—

皮书系列展示。社科文献社 供图

  □本报记者 孙海悦

  从一两个品种到每年出版近400个品种,从一个出版社的学术产品名称到媒体热词,10万余次中外媒体报道,中、英、俄、日、韩等12个语种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专业化历程已经走过20年。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皮书年会上,与会人士全面总结了20年来皮书系列取得的成就及其为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深入探讨了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形势下皮书系列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发展成就

  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出版平台

  20年孜孜以求,20年跬步千里。20年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皮书不仅为中国社科院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应用研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宽广的智库成果出版与传播平台。

  业界人士认为,在皮书出版事业20年的发展历程中,社科文献社为我国的皮书出版探索了一条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有力服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力促进了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力提升了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打造出了我国出版界、学术界的知名品牌。

  这样一组数字可以为皮书的稳步发展作注——

  目前,我国每年以皮书或类皮书形式出版发布的成果有1000多种,连续出版的有600多种。皮书系列连续入选“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出版工程之一;皮书数据库已有130余家海外专业机构用户,每年下载量近80万次,专业机构用户1244家。皮书出版在内容数字化产业模式方面的有益探索,为出版内容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重塑出版发展新格局积累了宝贵经验……

  “20年来,皮书始终将研究视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紧密相连,始终将自身发展与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紧紧相连。”作为“皮书”概念的提出者,以及皮书从一般图书到系列图书、再到品牌图书、学术平台这一过程的操盘者,社科文献社社长谢寿光如是说。

  研创出版

  思想理念支撑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将皮书作为一种出版形态和品牌打造的过程中,忧患意识始终与谢寿光相伴相随,并激励皮书研创和出版者不断探索和完善皮书研创和出版体制、机制、技术规范和评价办法。

  600家研究机构,3万多位分布于800余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皮书研创写作。皮书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研创者和出版者的携手努力。

  “皮书是一项事业。”正如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强所说,作为一项事业,皮书的研创不仅需要人员经费的投入,更需要思想和理念的准备和支撑,同时需要建立在思想理念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同济大学教授郑春荣总结了皮书研创的4T要素,需要研创团队在皮书质量控制中特别加以关注:目标(Target),即皮书的研创应有明确的目标导向;选题(Theme),是指单篇报告、总报告之间的关系与联动;团队(Team),要求人员不仅要相对固定,而且要善于抓取、分析热点议题;时间安排(Timing),考虑到皮书研创的时效性要求特别强,发布会的时间安排、一次营销、二次营销的时间安排等需要一环扣一环。

  “总之,皮书是一个需要眼光准、出手快且需要精雕细琢的产品,需要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只有这样,经过多年的积累,皮书才能成为智库的重要品牌产品。”郑春荣表示。

  皮书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根本原因是皮书研究的专业性与成果传播的有效性。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秘书长、研究总监郑金连等认为,没有研究本身的专业性,皮书成果将失去公信力,也难以开展传播;而缺乏有效的传播,皮书研究成果将难以广受关注,影响力将受到限制。因此,皮书研究的专业性与成果传播的有效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建言献策

  完善内容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邬书林看来,近年来,信息技术等革命性进步深刻改变着学术出版和研究工作,也对出版业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融合发展中提升皮书出版水平,需要抓好两个关键环节:用信息技术改造、整合原有出版流程,努力提升出版管理水平和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能力;将出版融入出版的服务对象的工作之中。此外,还要抓住出版工作注册登记、质量控制、生产传播、长期保存的本质功能。

  结合皮书研创经验,张强建议,应推动建立皮书研创成果与基础研创成果之间互融互通的评价机制;探索和建立皮书研创专业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扩大皮书国际影响,支持推动各类皮书推出外文版。

  在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看来,皮书研创的努力方向在于,提升皮书的全局地位,明确皮书发展定位;创新皮书研创方法,完善皮书研创手段;加强学术交流,扩大皮书研创视野;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皮书研创能力,提高皮书研创针对性。

  如何保障皮书研究的专业性和成果传播的有效性?郑金连等认为,保障皮书研究专业性和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研究人员深厚的研究功底,持续的数据积累和信息支持,坚持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加强同行评审、严把质量关,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而保持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全媒体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介和渠道、注重大众化传播和传播时机选择,则是有效传播皮书成果的基础。

  经过20年的发展,皮书品牌已经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青壮年时期。谢寿光这样描绘皮书未来发展的图景:全方位进行规范化管理,树立中国的学术出版标准;不断提升皮书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搭建起中国智库产品和智库建设的交流服务平台及国际传播平台;发布各类皮书指数,并使之成为中国指数,让中国智库的声音响彻世界舞台。

  “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皮书的研创出版一定能再出发,创造出新的更大的辉煌。”谢寿光如是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