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夜雨西山|苏东坡的困境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王嫣 2017-08-24 09:05:10
时刻新闻
—分享—

  有人说,苏轼的困境,来自小人的包围。

  所以,苏轼要“突围”。

  这固然不假,在苏轼的政治生涯里,从来没有摆脱过小人的围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残存的《文官图》泥质壁画上,宋代官僚的样貌,比戏曲舞台上更加真实。在历朝历代,官场都是培养小人的温床,不仅苏轼,像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中央领导,也都不能摆脱小人的纠缠。指望官员都是正人君子,未免太不切实际了,而将苏轼仕途的枯荣归因于他人的道德,不能算错,但至少是不完整的,甚至失之肤浅。

  实际上,奠定了苏轼一生政治悲剧的,非但不是小人,相反是一位高士。

  那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政敌——王安石。

  苏轼与王安石的冲突,似乎是命中注定。

  他们谁也躲不开。

  当时的宋朝,虽承平日久,外表华丽,但内部的溃烂,却早已成了定局。早在十多年前,王安石就曾写下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痛陈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正是这纸万言书,一举奠定了王安石后来的政治地位。

  宋神宗赵顼是在治平四年(公元1067 年)即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宁元年。四月里的一个早晨,宋神宗召请王安石入朝。那个早上,汴京的宫殿像往常一样安静,46岁的王安石踩着在夜里飘进宫墙的飞花,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我猜想,那时的王安石,表情沉静似水,内心一定波澜起伏,因为大宋王朝的命运,就将在这个早上发生转折。他尽可能维持着均匀的步点,穿越巨大的宫殿广场,走进垂拱殿时,额头已经漾起一层微汗。在空荡的大殿中站定,跪叩之后,仰头与宋神宗年轻清澈的目光相遇。那一年,宋神宗19岁,庄严华丽的龙袍掩不住他身体里的欲望与冲动。他问王安石:“朕治理天下,要先从哪里入手?”王安石神色不乱,答曰:“选择治术为先。”宋神宗问:“卿以为唐太宗如何?”王安石答:“陛下当法尧舜,唐太宗又算得了什么呢?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只是后来的效法者不了解这些,以为高不可及罢了。”宋神宗说:“你是在责备朕了,不过,朕扪心自问,不愿辜负卿意,卿可全力辅佐朕,你我君臣同济此道。”

  自那一天起,年轻的宋神宗就把所有的信任给了王安石,几乎罢免了所有的反对派,包括吕公著、程颢、杨绘、刘挚等。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