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叶,曾有两位茅盾文学奖得主穷其毕生睿智和精力而英年早逝,留给世人的杰构与惋惜同样是太多太多。因而,人们又一次重温白居易的《简简吟》。却不意21世纪前期,一个湖湘文化俊杰难敌无常厉鬼,在重疴中成就了“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午夜深深,无眠的心让我依在岳麓山下一孤灯下,翻读江堤先生心血虽冷文字犹热的生命力作《书院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品读他的诗人灵感,悟读他的作家才情,研读他的学者性格,读他的热烈如灼,读他的剔透如脂,当然也读他那苍劲有力的务实翅膀滑过中国书院传统文化海洋天堂的每一道带着火花的轨迹,并不时感伤江堤本如脆弱琉璃的生命而希冀在质朴的文字和谨严的思路中对接不老的才思与不悔的精魂。
西绪弗斯不倦地轮回推进巨石,为古希腊神话增添了执著的色彩。江堤无怨地用青春和生命检索古代书院遗址及其相关文物,悉心阐释中国书院传统文化,以物质形态的书院作为“阿基米德支点”撑起了精神形态的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品牌。
江堤一边使其绵薄的体力积极从事中国古代百家书院遗址的感性考察,一边仰其流利的文笔努力吟唱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理性思考。焚膏继晷,忘食废寝,终于以一部呕心沥血的书院文化珍品庋藏生命海水的咸和白鹤泉水的甜,引领世人在忧郁的时空发现一份清美的宗教情怀和艺术追求。
《野性的拓荒时代》中,乱世文雄如秋天的知音,择胜地,起精舍,在初期的书院文化里锻造个性凸显的文化品格,积极反叛束缚人性的官位文化,熔铸出了一种济世昌明的自由主义。
文化是需要承传的,宋元作为中国书院文化的昌隆时期,时而在艰难挣扎中续谱《自由文化的流浪之歌》,让一些有着深刻思想背景和文化价值的理学颗粒,融会成一种革命性的思维方式与话语体系,创造了文化的多维时空;时而藉大师光耀来竭诚《在延续中顺流而下》,在历史远去的长河中,泛起些许冷寂却耐人咀嚼的史诗般的理论篇什;时而因道德标准所谓崇高而足以让《永远的大师》张栻、朱熹发生激情的碰撞,不因时间潮汐的洗刷和涤荡而分外清晰,显现一种令人瞩目的赤诚相见而各领独立品格的风骨;时而困感于学者、风骨、学术和个性的无形纷纭争端而流于《锋芒消失的时代》,将维系在学术上的零星自由性湮灭于迷惘之中。
随着时间性研究视角推移,王阳明的“正人心,息邪说”与岳麓书院中的湖湘学人的崛起,人们在真诚的文字中寻觅着具有特殊时代文化内蕴的历史遗存。江堤本着勤于观察与乐于思考的唯物立场方法,坚持性灵飘逸和智勇并茂的创造性品格,在深究细研浩繁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中,精炼感性的发现与理性的辨析、当下的临场感与久远的穿透力、文化的历史烟云与个体的生命感悟等贯通融会。曾经以为《书院中国》难免文化史料的枯燥堆砌,却于遑遑的阅读中感受了江堤丰富与拓新文化散文表现领域中的题材的探索性与开创新。如结束全篇的《迷乱中的传奇》,简述末清书院文化中兴,既细言书院城市化历程中的野性的不完全泯灭,又尽歌湘军挽狂澜的几丝绚丽,又考察本原化、西洋化、地方化的书院佚闻;既以独特的文化心态拾遗不同于民间的轶趣和格调,又有对以湖湘学人为前列的先贤风范的当下意义与现时价值的罗列建构,还有作者对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观照。
逝者已远,遗著犹温,江堤慧眼独照古人和今人的灵魂交汇处,在理性的视域中行走诗化的彩笔,为文学界又增添了一串既具有深厚历史生命感、又富有书院文物专业色彩的透明文字。而他,一个既是流荡激情的诗人又是张扬理性的学者的凡夫俗子,“已从生活的场景中永远撤退”,在文字的流动中,在读者的思绪里,用“睡觉”演绎“一种永垂不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