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都正街的巷尾时光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简媛 编辑:王进文 2017-11-22 08:45:02
时刻新闻
—分享—

  从天心阁出来,沿着一面青苔缠身的老墙往前走,桂花在头上撩拨我,从老墙砖缝里钻出的青蕨也在撩拨我,风吹动桎树,小狗从巷子里摇头摆尾向我扑来。

  到了。“火药局”三个字立在七八米高的青砖牌坊上。沿着火药街巷往里走,不时有老人拖着买菜的小车从牌楼下穿过。爬坡,拐弯,顺着野苎麻爬满墙的深巷,老房子里的人,站在门口或出现在窗前,他们看着我,浅浅一笑,那般会意,他们懂得来者的心,并不惊奇,也不骄傲,只是平常日子罢了。这儿的焰火,这儿的生息,是他们养出来的。他们住在这,守在这,不只是眼下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守住一座城市的魂,守住一些人的光阴和光阴里的故事。

  老房子一栋紧挨一栋,像松散的折扇那样铺展在巷子两侧,门是完全敞开的。抬头顺着老房向上看,看过窗,看过屋檐,看过木栏,看过瓦,再往上便是遮住光阴的泡桐。它们的坚守和这古巷一样,抵在房子上的枝干有些变了形,有些截了肢,可它们无畏,根往深处扎,与老街巷的魂魄缠绕在一起,成了彼此的照应与倚靠,成了光阴的守护者。

  是的,这里就是都正街了。最初走进都正街,是朋友告诉我,他作词的歌曲,首发式定在都正街大剧场。我怀着一丝懵懂走进都正街,可来了,我就喜欢上了它,不是不可留的短暂的欢喜,是钻心的无法忘记的喜爱。

  说是古街,你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太平街、坡子街、化龙池……起初,你定以为它们是同类。随着你出入都正街的次数多了,看得见,听得到,可想可念的那些留在巷子里的光影多了,你会品出些属于它的不一样的意蕴来。这些意蕴似乎是从大理古城、丽江古镇、凤凰老街走出来。让人轻易就能嗅出都正街的气质——舒适,轻松,随意,慵懒,甚至牵绊出一些让人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情绪。

  可,都正街只是都正街,它不远山,也不近水,甚至身处繁华都市——南靠天心阁,北接马王街,西往织机街,东邻凤凰台。这所有的标识都在指明,这块地,这条街,有多重要,有多珍贵。可它像是包裹在心的莲蓬,独具一方,自成天地,不喧哗,不繁杂。遇见它或走近它,无论你想或不想,不由得会让你生出些怜爱又心藏窃喜。甚至想偷偷藏在心中,怕太多的人来了,惊动了这里的静谧;怕太多的人来了,成了另一个复制的喧哗与假想的道具。

  都正街的古韵是无法复制的。它从一百年前走来,它身上每一处褶皱都含着一世纪的焰火,每一条凹纹都藏着些百年老长沙的风华流年。而它的淡定,也并非不得意而隐居于此的落魄。这里曾是长沙最重要的军事区域;这里曾经有善化县衙门,驻军的都司衙门,这里有被封为“定湘王庙”的善化县城隍庙,有纪念“厨神”的詹王宫,有曾经的文化地标城南书院和文昌阁,有崇拜北斗星母亲的斗姥阁。它也曾是这座城市蓬勃跳跃的心脏。都正街也有热闹非凡的时候,那是一年一见的庙会。你可以不当回事,可老长沙人会把这当成正儿八经的大事。舞龙舞狮、特色小吃,面人窗花……穿梭其间的是现代人,可分明有些过去的光影,留住的,与留不住的,都在这相聚融合。

  心烦的时候,我喜欢去都正街走走,麻石小径、青砖老宅、雕花窗门,黄包车、长沙弹词、老三样,所有这些,让人仿佛瞬间跌入一场憧憬已久的梦境。老巷交错,走错了不要紧,折回来,换条路你必然能寻到些光影。猫在叫,狗在吠,电视机在播放,炒菜的香味从墙里钻出来。而老槐树下,那张摇摆的竹椅,让人生出些惬意来。盛夏,知了必在这里将叫声织成布,可星夜下,这张摇椅上,一把蒲扇,一轮月,一点星光,一杯茶,便是美好。

  来了知己,我也喜欢带他们去都正街走走。仿佛去哪里,都有些犹豫,而去那里,是肯定的。兴许我也想将自己的光阴藏在这百年老巷的木纹里,成为他年的念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