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地下通道的吹笛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胡森林 编辑:王嫣 2017-12-04 10:14:17
时刻新闻
—分享—

插图

  文/胡森林

  几年前的一段时间,总是见到一个中年人在北京朝阳门的地下通道吹笛。

  只记得那是深秋或者晚春的一天早晨,在走入这座地下通道时,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仿佛从遥远的天边蓦然飘来一般,那么悦耳动听,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如泣如诉。遁声望去,在地下通道的尽头处,有一个人坐在一个小木凳上,正在幽幽地吹奏着一支竹笛。声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在那之前,我好象很久没听到过笛声了。小时候,父亲是常吹的。初中时,一位文雅的老师,从城里到乡村中学任教,带着一管竹笛,会在黄昏时候的宿舍过道里吹。大学时,中宵的夜色中,偶有笛声响起,装点不眠人的夜。

  确切地说,一些演奏会上也有笛声,甚至五光十色的电视选秀节目上,也有人吹笛,但它们没有进入我的记忆。太热闹的笛声,总是让人感觉并不真切。笛声,应该是孤独的,清亮的,与这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有点疏离。

  地下通道的人不多,除了几个摆地摊的小贩,就是三三两两匆匆的行人。没有人停下脚步,没有人去理会这个吹笛的人,只有他自顾自悠然地吹着。

  这个吹笛人五十来岁的样子,一身式样普通的深色夹克,有些陈旧,但显得整洁利落,略显灰白的头发,坐得笔直。他的身边只停放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面前一本简陋的曲谱,暗色的竹笛,如此而已。

  他的气质也与众不同,一点也不像以此为业的人,从他的神情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他的淡定,甚至有一点漠然,好象并不是为了招徕观众,多博得一些施舍。要不是有人经过时弯腰放下纸钞或硬币,会让人疑心这只是他在自娱自乐。

  他吹奏的也不是当下的热门歌曲,反而是一些久远年代的歌谣和乐曲,流畅、舒缓,并不激昂、高亢。对于放了钱的人,他并不看一眼,也不道一声感谢,还是自顾吹着,笛声如水一样流过。

  他的神态,让我脑中闪过美国诗人勃莱的诗句:“贫穷而能听着风声,也是好的。”对他而言,贫穷但能听着自己的笛声,也是好的吧。

  每次经过,我都会认真地听,在曾经听过的笛曲中,他的吹奏谈不上多好,但听得出其中的用心,这就够了。我偶尔会放下一点钱,然后驻足听半分钟,我有点可笑地对自己说,这样就不像施舍了,而是感谢。感谢这笛声把我浮躁的心情沉淀下来,感受那种来自久远回忆的亲切。呆的时间长了也不好,惊扰了人家。

  听笛声幽幽响着,心情谈不上是怅然,还是感伤,但多数时候是欣慰的。走开时,我轻轻绕着人影,放轻脚步,惟恐踩碎一地笛声。

  我有时也难免心中的好奇,不知道他是哪儿人,做什么的呢?猜想他是一个下岗工人,还是一个失地的农民?他带着一种书卷气,莫非是一个小学老师?他是否一直有一个残存的音乐梦,之所以上这里来,只是需要一个假想的舞台,就像置身在了众人的中间,举办个人的独奏演出。

  又或许,他人到中年,被命运捉弄,生活拮据,无他技傍身,唯有一柄长笛。那么来这儿之前,他一定对自己说了,可以用这笛来讨生活,却不能折辱了这笛。——笛是乐器之君子,有它的尊严。

  他一首接一首地吹着,偶有间歇,也是平静地坐着,喝喝水,翻翻曲谱,并不左顾右盼,很快又吹起来。我有时突生上前攀谈两句的冲动,最终还是压下了,别打断这笛声吧。

  每天能听到笛声,便成为心中隐秘的约定。偶尔一两天不见他,但很快又会回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再也没来了。此后很久没看到他了,经过那儿,不再远远就听到笛声,走近了,也不再见他的身影。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过去了,还不见他的身影。至今,他演奏的位置仍是空空的。

  他去了哪里呢?或许是回到了家乡。人总是要回家的,外出漂泊只是人生的插曲。又或许辗转到了别的地方,他不像我们职业固定,每天经过规定的路线,出现在固定的地方,他只是兴之所至来到这里,又兴之所至,去了别的地方。

  难免心中有一种淡淡的失落,但还谈不上黯然,每天需要我们留意的事情太多,一个吹笛人,终究只是一闪而过的人影,连过客都谈不上。他只是一个看似熟悉的陌生人。

  我很不情愿地转念再想想,也可能是我太多事了。在这样一座众声喧嚣人面凝霜的城市,对一个萍水相逢者的一丝牵念,显得有点多余和奢侈。

  在我心里,还是有一点期盼,希望他携着笛,在一个我无从得知的地方,继续安详地吹奏着。那笛声,固然我是听不到的,但一定能沁入别人的耳。

  想一想,这世上你来我往穿行的人,多像那地下通道的吹笛人,兀自奏响各自的乐曲——炫目的世界在头顶闪烁,苦乐兼备的音符藏在胸中。为自己安静地独奏,不论是怡然,还是落寞。偶然驻足的路人,愿意倾听一番,其中所隐含的悲悯,正是人世间堪以慰藉的微温。

  那曾经的吹笛人,如今去了哪里呢?

  作者简介

胡森林

  胡森林 男,1978年生,湖南衡阳人。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副主任,中央企业青联委员,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青年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从事能源战略、海洋文学、企业管理等方面研究,出版《能源大变局》等著作多部,在权威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与经济研究论文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