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豁然开朗

来源:文艺报 作者:苏叔阳 编辑:王进文 2017-12-07 08:37:24
时刻新闻
—分享—

  再读万伯翱先生的钓鱼散文,陶渊明的不朽名篇《桃花源记》里的一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突然蹿上我的心头,一时分辨不出这是我的省悟,还是伯翱文章如醇酒的韵味带来的感受。总之,这些我已经读过的没有一点矫情和夸张的质朴文字,给了我一种新的感觉,就好像那进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一样——“豁然开朗”。

  此“豁然开朗”的感觉,究竟都包含了些什么?细细想来,得到如下几条:

  第一,我第一次读这些文章的“发现的欣喜”,是在1996年3月,发表在《珠海特区报》上的一篇。我说他的文章开辟了“钓鱼文学”的新样式。至今,悠悠过去了19个年头,他依然在他开辟的路上踽踽独行,而且越走越健、越走越美,风景这边独好。他的这份坚韧、勤奋让人赞叹。如今,文章写家大都十八般兵器轮番使用,如他这样,“一条道走下去”,不断精进者不多哉也不多也。而他把这条路用艰辛的劳动拓展得越来越宽广,而且越来越让理论家增添论说的样品。譬如,文学讲究用生活细节来叙述生活、刻画人物,而用钓鱼来写人写事、写时代抒发情感,中国文学作品不多,他至少提供了一些可资研究的样板,我们在状写或者演出革命元戎的时候,就有了参考的文本。

  第二,他的这些文章,都是他一而再、再而三、亲自反复采访后的结晶。因此,不但事件、细节真实,而且情感世界巨细皆深刻动情,给我们了解革命元戎们的内心以及由此生发开来的,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进程的了解,提供了一些个性化的样本,为中国革命史提供了一些珍贵的佐证。也就是说,伯翱的这些文章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你想了解中国革命吗?就必须了解革命领导者们的内心和他们真实的生活细节。万伯翱以他无可替代的身份,却又平民化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真实的革命领导者们的画像和精神B超影像。他的这份贡献应当给予重要的评价。当时间飞逝,现在成为历史,他的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篇篇短文,就有了沉重的分量。无可替代的作家,写出了无可替代的真实,这是他始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立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价值标准,发现的革命元戎们的真实,这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实践是多么重要啊!这些不是他特意为之,而是出之自然,更显其弥足珍贵。是故,我凛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在用真实、平凡的故事告诉人们,真正的老共产党人应该是怎样的人。

  第三,19年,时间不短,更况乎是他的“峥嵘岁月”。他的本职工作在国家体委,还在传记文学学会担任领导。在处理各种繁杂事务之余,勤奋笔耕,写了不少传记佳作,譬如《孟小冬——氍毹上的广陵绝响》;去年出版的《纵谈梨园春秋》文集,今年在上海出版发行的《我看红墙内外》(夜光杯系列文丛),及中国青年出版社行将付梓他的散文集《七十春秋》等,他退休之后将业余时间和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拓展和提高“散文文学”这一轻骑兵上。他还在辛勤耕耘,乐此不疲。人届古稀,年华将去。但他依旧张扬着理想的翅膀飞翔,而且他已走出起步时的局促,进入了广阔的文学天地,豁然开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