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廓开《论语》背后大世界的力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厉行威 编辑:王进文 2017-12-08 09:15:37
时刻新闻
—分享—

  厉行威

  世界四大文明,惟中华文明流传有序,不曾中绝。千百年来,先哲后学前赴后继,为盛世开太平,肇造并沉淀了足以雄视世界的璀璨文明,其思想成果之煌煌然,历久弥新。《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灿如夜月朗照,足以悬垂古今,本就一直渗透于百姓伦常日用之中,理应从专家学者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回归生生不息的沃土和生民,使民生日趋其用而知其所以然。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2011年,湖南师大附中语文组“欧阳昱北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即开始构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程,着手开发《诗经选讲》《庄子内篇精读》等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并同步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以湖南师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欧阳昱北为主,特邀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副教授欧阳晓川、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员欧阳晓东,“欧阳昱北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共同译著的心血之作《论语讲案》就是这一工程的结晶。《论语讲案》稽考钩沉,进而折衷求是,堪称一部备采众说,力图廓开《论语》背后大世界的经典力作。

  译著本书初心,是为湖南师大附中编著校本教材,通过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化熏染,使莘莘学子得以涂抹民族传统的文化底色,奠定终生发展的精神底子。基于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需要,既还原经典,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文化情境和远古生活场景作同情式阅读,理解《论语》大义,又竭尽所能廓开《论语》背后的大世界,期望假以时日,传统文化底子稍为厚实的学生能扩充阅读视野,探究经典意蕴,充实文化精神,精思傅会而颇有收获,因而《论语讲案》体例,在“译文”“注释”的基础上,新出“链接”“探究”;“译文”与“注释”互见,意在引导青年读经文,习古注,进而懂原典;注说慎选郑玄《论语郑注》、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等古今凡数十家,博观综览,择其要,取其精、辨其惑,去其疑;“链接”与“探究”相应,针对原典,撮取关键,随文扩展,稽考钩沉,且发端思考和讨论,解答随附,备此一说,而或有所发明。著述涉及《周易》《尚书》《左传》等文化典籍凡百余部,可谓出入经史,广采博收,于纵横捭阖间,通览妙道,探幽发微,或简明扼要,或皇皇巨著,逐章撰述,且多所创见。

  《论语讲案》以“修身”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

  孔子的贡献,今人多以为有四。其一,确立了中华道统;其二,整理了上古文献;其三,开创了平民教育;其四,构建了社会秩序。而其思想核心是“仁”。正是这个核心说,犹如一团迷雾,笼罩两千余年仍挥之不去。

  《论语讲案》独出新见,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实为“修身”,仁只是修身的终极目标、最高境界。孔子向来把仁看得极高,他是大智者,知人实难日日有仁,转而求诸修身,故《雍也》篇有云:“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意思是,贤如颜回,他内心能三个月不违背仁,其余的人则像日月经天一样履职应卯,时或有仁罢了。修身而暂未达仁,在孔子看来,是无妨的,关键在已然修身了。孔门讲修身用世,最注重对所学勤加修习,演练揣摩,并付诸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觉悟所学、所习的真谛,用以指导人生。故学习是务本,是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广泛意义上的知行。知此,便可觉悟孔子所谓学习本质就是修身,而孔门弟子将“学而时习之”章置于《论语》诸章之首,诚用心良苦。

  《论语讲案》以“同情”为《论语》阅读认知关键。

  历代注家或受孔子“述而不作”的影响,又为尊者讳,专务注释,不敢稍有发挥,更有夹藏私货、刻意曲解者,致广大青年读者借注译而通读文字,却依然茫茫然不明其所载之道,所言之理。《论语讲案》引导青年以同情立场读经文,习古注,钩史实,广征博引,展然而有全新境界,用功之深,或可藉此推古道以明今生,仁智各见。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在准确,当审其时,同其情,度其意,拿捏其分寸,方能萃其精华,辨其晦涩,去其糟粕,明其大义。次在通俗,先秦典籍,文字简古而涵纳精深,具象生动而义理深刻,故贯通者难,悟得者难,开坛明义雅俗共赏者尤难。以欧阳昱北老师为主著述的《论语讲案》,几历寒暑,钻之弥坚而载之既厚,或可望引领青年读者占据要津,读有所循,思有所据,浸润其中而必有所得。

  (《论语讲案》欧阳昱北 欧阳晓川 欧阳晓东 译著 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