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北京胡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潘文 编辑:王进文 2017-12-15 08:59:14
时刻新闻
—分享—

  喜欢北京胡同的名字。

  金丝胡同、柴棒胡同、茶叶胡同、母猪胡同、狗尾巴胡同、麻线胡同、棉花胡同、裤子胡同、帽儿胡同……难怪有俗语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去过北京数次,却没有一次真正进入过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一直让我深感遗憾。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渐渐成了我的一种念想,细细密密地长在了我心里。

  这次到北京,已是落叶飘零的季节,偶尔还会飘洒着雪花。北京的冬天很冷,至少比我预想的冷。烈性的风,不愿放纵片刻安宁,在发间、眉宇间,在衣服的边角飕飕地逼过来,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但我仍然向往胡同。

  胡同有生气,虽然带着些古旧的味道,却也是生活的味道。

  只要有生活,便有温暖。 胡同外是喧嚣的车水马龙,胡同深处则是无数温暖的家。煎饼、墩饽饽、螺蛳转儿、驴打滚……还有老北京人身上透露出的那种淳朴、善良和从骨子里透着的热情。

  游胡同,最妙的莫过于慢慢悠悠地逛。

  煎饼摊前的大爷告诉我,逛胡同,最理想的去处,要数前海北沿、后海南沿与柳荫街一带。这一处,众多的胡同时而交织,时而分散,错综复杂,如此,方显胡同特色。

  的确,刚走几步,深灰的墙垣,朱赤的大门,曲径,老树便纷至沓来。往里去,交错的胡同,连片的四合院一如简约而又厚重的画卷,随着脚步的移动慢慢铺展开来。

  胡同长长短短,曲里拐弯。胡同里人很少,静得出奇,闲步其间,便恍若是在追寻一种隔世的前缘。稍有路人哼个小曲就可以传进周边的院落里,偶尔身旁京腔的吆喝叫卖声,透着老北京的风情,让人感到融通一脉的文化韵味。

  在这些胡同里绕,七拐八绕,总要绕到什刹海。

  冬日的什刹海,像极了素面朝天、慵懒而冷傲的女人。冬日的水,藏在薄薄的冰凌下,冰上发出道道青光。天气寒凉,两岸的酒吧大多关着门,竹帘没精打采地垂着,冷冷清清。

  另一边,依依垂柳掩映着一座座深宅大院。这些大院门也大多紧闭着。即或是半掩或敞开着,也只能平凡地支楞着,支楞出一种朴实。墙壁古旧,墙皮斑驳,这些高墙就冷冷地站立着,把里面的四合院封闭了起来。

  这些深宅间,遗落着太多的名人足迹。就在不经意间,在某个旮旯处,在某个呈破颓样、影壁凋零的四合院,或许突然就会惊异看到这个那个王府和历代名人的故居,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便在其中。还有茅盾、萧军、田间、徐悲鸿、吴冠中、梅兰芳……

  行走其间,似乎仍能感觉到这些文人墨客、名伶艺人在什刹海畔,或高谈阔论,或低吟浅唱。

  但胡同里终究是有着别致的况味的,即便是冬日。

  如果不管高墙内的繁华落寞,不问时光流转,单单只把目光和心情锁定在胡同和胡同连着的平实温暖的四合院,你就能感觉到。

  真的,胡同是北京特产,是北京人的家,真正意念里的家。

  如果有阳光,胡同里就更热闹了。小孩都出来了,在胡同里追追跑跑。四合院的门敞开着,大爷安然地坐在阳光照耀下的斑驳树影里看报纸。大娘们则坐在小矮凳上择着青菜,哼着小曲。有些大杂院,四处是养鱼养鸟养猫的。人们欢喜,人们争吵。热热闹闹,生机勃勃。

  那建在平房顶上的小亭子香草吧,掩映在紫藤后面的矮脚木屋老白的吧,还有庭竹摇曳的孔乙己酒家,张扬妩媚的藕吧,具有雪域风情的天堂之约,韩国人经营的八卦主题的湖中月……这些看着名字就让人驰骋想象的去处,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也立刻鲜活起来。

  一边是悠扬经典的民族老歌,一边是柔和抒情的外国小夜曲……安详静谧的悠悠旧情与浪漫激情的现代生活融合在一处,声乐交响充盈着胡同巷道,其乐也融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