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统文化成最大“网红”的启示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袁跃兴 编辑:王嫣 2018-02-02 10:01:03
时刻新闻
—分享—

   ■袁跃兴

  刚刚过去的一年,传统文化热席卷影视、综艺、图书出版、教育等行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和内容的多种艺术样式不断涌现,针对这样的文化现象,有媒体评论说“诗词、非遗、文物,传统文化成2017年最大‘网红’”。

  2017年新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央视播出,很快以超出预期的热度迅速在电视屏幕和社交网络上走红,为“传统文化热”开了一个好头。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希望人们在喧闹的娱乐性综艺之后能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回归诗歌的国度。”

  随之,荧屏上出现传统诗词文化热,比如东方卫视的《诗书中华》,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词》,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还有从诗词拓展到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朗读者》《阅读·阅美》……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百心百匠》《寻找手艺》《了不起的匠人》等,这些旨在弘扬工匠文化、工匠精神的纪录片,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以创新形式记录了漆器、蜀锦、古纸等东方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为非遗注入匠心传承的内涵。

  原藏在博物馆以“高冷”面目示人的文物,通过利用电视文化的形式,借助新技术,不断创新、增加时尚文化元素,走向大众,这些文物类影视作品成了“爆款”。2016年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深受年轻人喜爱,而央视的《国家宝藏》带来了九大国家级博物馆(院)的“国宝秀”,成为社交网络的热点话题。

  《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有一个主要文物,还配有其他辅助文物。所选文物,力求是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对文明进程具有推进或改变作用的文物,在中华文明形成与传扬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能反映生产力水平、人民创造、时代精神、文化传统的文物,让拍摄的这些文物,成为从物质文明史角度出发的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这些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历史生长的脉络和痕迹,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找寻到通向未来的文明路径。

  探究传统文化热,其中,有文化媒体传播的作用,有影视文化独特的、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的解读历史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但其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异常丰厚的内蕴,我们在传统文化这座“金矿”中,挖掘出了丰富的文化“矿藏”。

  无论古诗词热也好,文化遗产热也好,还是历史文物热,它们都是通过不同的文化艺术样式来解读历史、解读传统和解读经典,这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历史想象,激起了我们对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使我们感受到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历史的情愫。对于我们的民族来说,对于我们个体生命来说,我们都无法割断与历史的联系。文化传统,或可说是一部古籍经典,或可说是一处历史遗迹,或可说一件文物,也可说是历代圣贤名哲的思想……这些作为文化保存形式或纯粹精神的保存形式,构成了历史、构成了传统。它们让我们有了历史的记忆,让我们可以窥见到遥远、悠久的历史的面孔。历史并不是遥远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历史的演进之中。

  为什么传统文化成为了当下最大的“网红”?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存留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这源于我们不能割舍的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热爱,是我们的心灵中仍然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薪火。所以,电视荧幕将视角聚焦传统文化,一定能得到受众的关注,这样的节目既高雅又有深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