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体验和深情融入文字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 杰 编辑:李子璇 2018-02-13 10:18:4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读的书中,《孤独的行者》给我印象较深。这是一本散文集,作者陈启文近年把精力放在报告文学和人文随笔类散文的写作上。

  学者乐黛云认为,散文应有“三真”之境,即真情真思真美。本书容纳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叩问和反思,有研究者称是“在历史回望中探寻精神来路”,我比较喜欢其中把情景描述和历史记忆融合紧密的文章,如写扬州和瘦西湖的《境界》,写江南同里的《被时光收藏的小镇》及《楚辞里的江陵》等。

  “瘦西湖美在自然,本色,而她的斑斓与丰富,则源于湖畔众多的园林。”写景是文章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举重若轻的着墨之处。“这些园林之巧,不是巧夺天工,而巧在其因地制宜地借湖光山色来营造亭台楼阁,甚至不是营造,而是渲染,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

  更考验作者笔力的,是其把历史、人物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也显出作者的高明。“连阳光也显得出奇的宁静,视野格外的明亮与清晰,清晰得可以看见那艘从两百多年前徐徐驶近的一条画舫。船头,离水最近的地方,伫立着的可是乾隆弘历?”轻描淡写即把历史人物引入画中。如写僧人画家,“石涛来了。这个身如飘萍云游四方的苦瓜和尚,一来扬州,一见瘦西湖,就不想走了”;写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还有一个人,也时常会登上小金山,凭栏四望”“他因擅自开仓赈济饥民而获罪罢官,移居扬州后,本想靠卖画为生过几天清静日子,然而仍然难得清静,他眼前有太多的苦难和血泪,脑子又实在太清醒,即使把自己灌醉了,也还是难得糊涂”。

  寄情山水之外,带有思考的精彩句子也时不时溜到读者眼前,“或许,醉与非醉之间,糊涂与难得糊涂之间,原本没有严格的界限,至少这个界限对郑板桥是不存在的”“在醉与不醉之间活着的,还有苏东坡”“我的脚步在这里慢下来,慢得可以听见时间的步履”,等等。

  我之所以愿意读这样的文字,一个原因是,平时读到一些采风类的散文来稿,时常感到些许遗憾。或许是作者擅长搭建复杂结构却在描写烂漫景色,或许是作者观察不细,缺少思考,或许是作者时间紧迫,跑马观花,用流水账灌注文章,常感到欠缺些什么。而这本散文集中的文字,字里行间仿佛都有思考的痕迹,长文短句似乎都有情感的融入。作者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写作要有真诚的精神参与,要有深刻的生命体验。”我想,这是作者的追求,也是文字有价值的重要原因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