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呼唤时代精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王坤宁 李婧璇 赵新乐 李明远 编辑:王进文 2018-03-07 11:28:02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5日的“部长通道”采访开始前,一位媒体记者在“部长通道”问题征集提示牌前驻足拍摄。 本报记者 赵新乐 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全球发行突破1000万册,《习近平讲故事》等一大批主题图书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厉害了,我的国》全国热映,《战狼2》票房超56亿元,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红海行动》上映18天票房破30亿元;《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一大批文化类、公益类创新节目火爆荧屏……

  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两会期间,文化自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大家纷纷建议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文化自信由古而今

  “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们讲文化自信,主要就是价值观的自信。”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也认为,谈文化自信要从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说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坚实有力,它一路走来证明了我们的文化如何优秀,应该对它充满自信并骄傲。”

  在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贾平凹看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文学经典以及全国各地的历史古迹等,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他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汲取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他坦言,近年来全民阅读、恢复传统文化等倡导和举措,都有利于理解、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别必亮认为,古籍整理出版对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发扬起着重要作用,踏实做好古籍整理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嘱托的具体体现。

  “欲强其国必重其史。”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认为,抛弃赖以生存的历史土壤,民族的文化大厦将轰然倒塌,一国失去精神,于世界潮流中就再无立足之地。“站起来,必由其史。富起来,必正其史。强起来,必重其史。”

  在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看来,她此次建议由西安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现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无论是从软件还是硬件,在西安举办都有其特殊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富康年认为:“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特色,相互熔铸,进一步激活激发我们的内在文明,形成更大的具有全人类共识且认同的文化,才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到实处。”

  用出版涵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可以从出版的很多方面得以体现,比如选题策划、内容、创作方式、出版形式,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的呈现。”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等坦言,只有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精品力作,才能支撑我们的文化自信。

  “用出版涵养国家文化自信。”在于殿利看来,商务印书馆120年的历史,就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商务印书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企业使命凝练而成的精神力量,在当下中国现代知识传播和现代文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依然没有改变,并且已经渗透进每个商务人的骨子里。”他表示,做好主题出版是挖掘中国文化资源、探究中国智慧,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所在。史领空表示,上海译文出版社以前全是引进,今后要发挥出版社自身优势,在走出去方面下功夫。

  孙维2016年开始主持一档叫做“电视问政”的节目,她认为,这就是坚守文化自信的实践体现。“文化自信,要接地气,重调研,重学习。”在孙维看来,文化自信要体现在自己的两条腿上,落到点滴实处,落实到本职工作中,“要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孙维认为,“电视问政”保持高的收视率,就是因为拍摄到可信的、有说服力的素材。

  “作为作家,我们要以优秀的文化作品,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多出精品,多出力作,让全世界人民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作品,看到其间所体现的我们的文化自信。”廖华歌表示。

  贾平凹表示,关注中国,梳理中国人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就是为建立文化自信出一己之力。“如果有读者喜欢,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逐渐建立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要继承更要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认为,创造“高峰”作品,光有热情和决心远远不够。“要想创作出能够与中国古代传统拉开距离、与现代西方艺术保持距离、与现实生活和人民零距离、与时代贴近距离、与高峰目标缩小距离,能够折射历史与人民辉光的有筋骨、道德和温度的作品,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和厚度的人。”

  围绕如何推进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当代实践,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场景化”“生活化”和“当代化”上下功夫。她建议突出中华元素在各空间环境和社会场合中的运用,同时,鼓励、引导企业按照普通大众的需要生产对路产品,特别是在产品形式、包装、设计等方面,要更多融入中国文化的品位、风格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结合技术、文化产业兴盛提供的平台、可能,以及当下国民的文化兴趣、口味,丰富中华文化的面貌、内涵,拓展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生长与强大。要形成全社会重视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氛围与取向。”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建议,鼓励文化内容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科技文化应用,推动全社会各领域协同发展;推进数字文化与空间融合,促进城镇发展与文化普惠;政策法规创新升级,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