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人物与大时代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公方彬 编辑:王嫣 2018-03-20 09:23:52
时刻新闻
—分享—

  《火箭军的小人物》何亮 著 华艺出版社出版

  公方彬

  翻开墨香未退的《火箭军的小人物》一书,深为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人物感叹。从这本书的众多采写对象也可看出,何亮总是不辞辛苦地深入基层部队和偏远哨所,勇赴有火箭军部队参与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前线,去寻找那些“如果你不去挖掘就没人知晓的小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寻找那种在繁华都市和大机关里已很难存在的真性情,其实这也正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最深层的热血脉动。

  我喜欢读何亮的作品,就是因为文如其人。这也是以前读其《兵词·1970》《核盾》两部长篇小说时,都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的原因。这本《火箭军的小人物》属纪实文学,更让我产生这样的冲动,觉得格外亲切和富有感染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一个个小人物的所作所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喜怒哀乐,与自己的从军经历竟是那么相似——《自胜者》《为了母亲的微笑》《好兵何贤达》《带兵哲学》……读着这些篇章时几乎会产生错觉,这些主人公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

  我相信每一个拥有军旅生涯者,都能从这群小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

  何亮在谈及此书创作风格时说:“自己求的是质朴和平实,有些篇章就像白描。”其实这也是他以前许多作品的一贯风格。我非常赞赏这种风格,因为我们的生活原本就是质朴的,我们的人生原本也是平实的。当质朴与质朴对接,平实与平实相通,就必然触发心灵的共鸣。尤其当质朴平实的风格与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连在了一起,具有那种在平凡岗位“把自己的一摊事情做好、做精、做到同行里面出类拔萃”的精气神,就更加意义不凡。《戈壁深处的尕树》中那位叫郑寿福的小战士,一个人守在高原戈壁的油库,过年时跟爸妈打个电话只说自己挺好的,放下电话才抹一把眼泪;《活佛的眼泪》中那支在玉树震区为抢救危楼里的文物而组成的敢死队,先要求“党员干部,站出来”,又改为“党员干部中结过婚、有了孩子的,站出来”,让目睹这场景的活佛也为之动容;《我,中华工兵》里面那位腰椎受伤打着钢箍还坚持进坑道当安全员的余华兵,能够从细如蛛丝的裂缝间看出塌方前兆而“一哨救了许多命”;这些故事都让人一睹难忘,深受感动。

  我不能说何亮的《火箭军的小人物》是一部反映时代的伟大作品,但至少可以说,他能够走到军队基层的小人物中间去挖掘美好情愫和纯真品质,以此启发和引导我们的思绪,这就有了起于平凡而并不止于平凡的特殊意义,近乎伟大与崇高。从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大时代的精神脉动。

  参天巨树离不开根基。没有对深埋于地下汲取养分输送力量的虬根细须的关注和了解,就没法懂得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与军队的生存之本、力量之源。就“小人物”及其对应的“大人物”或“英雄人物”这一命题来说,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并不否认英雄豪杰们的伟大作用,每个时代各次运动都需要英雄人物来造就时势,引领风潮;但是说到底,任何英雄事业也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离不开众多小人物以一砖一石筑就的基础。就像希腊神话中那位大名鼎鼎的安泰,纵有百般神勇,一旦脚跟离开大地就会力量尽失。而一个岗位平凡能力也远非突出的小人物,只要尽职尽责地履行属于自己的一份使命,表现出性格的坚韧和心地的善良,历史就将向其表达由衷的敬意。正是在这意义上,伟人有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