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神书写的“向后转”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聂茂 钟瑞莎 编辑:王嫣 2018-03-30 11:13:17
时刻新闻
—分享—

  聂茂 钟瑞莎

  湖南作家张觅,年少时期在湖南湘阴的小镇度过,对她而言,家乡的小镇,就是她心中的“瓦尔登湖”。每当夜深人静或一人独处的时候,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昔日的过往,宁静的小街和街上油画般“飘”过的人和事,她在时光中打捞,执意而自觉。散文集《光阴小镇》就是张觅精神书写“向后转”的重要见证。经历了喧哗都市的淘洗,作者向往“心远地自偏”的家乡小镇生活,一如梭罗对瓦尔登湖的念想和追忆,小镇上的草木、物件和平凡的人都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嵌着绿色的光芒和原始的味道。

  作为都市忙碌生活中的一次暂停和情感回望,张觅在书中进行了一场温暖动人的生态回归之旅。《光阴小镇》串联着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作者在追忆小镇生活的同时凸显了有关湖南小镇的独特的审美经验,通过有温度的文字呈现着中国小镇独有的安静优雅和湖南小镇特有的质朴和日常的“庸俗”。例如《小巷》描摹了晒太阳的老太太“闲话家常,神态安详”的模样,感觉“她们像是浸在一帧老照片中,泛黄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记忆深处开始涌动,旧时光回来了,小镇上的人在慢节奏下与大自然、风、阳光吹拂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完全融合,令人难忘。在《外婆的绿色庄园》中,一棵棵蔬菜在“我”外婆眼中都是通人性的,它们就像需要保护的孩子们的灵魂。小镇年轻人再熟悉不过的一景一人、一草一木都在作者细腻而轻柔的描绘中栩栩如生。家乡小镇里的坛子菜、芝麻豆子茶、腊肉、路边的凉粉、棉花糖、蛋糕铺、甜酒、薄荷绿豆冰棒等“儿时的味道”跃然纸上,岁月的积淀使得这些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淳朴食物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醇香。对这些自然原态、不加雕琢的美食的偏爱与留恋表现着作者回归自然的内心渴望,她不愿做都市匆匆的“文明的过客”,而要做生活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表达者。只有贴近自然的生活,人的心灵才是自由、宁静而祥和的。张觅的“向后转”,击中都市的神经,唤醒人们最原始的良知,去关爱和善待生命中的一切,就像小镇中的人与自然一样,他们贴近阳光风雨、树木草花,善待一棵蔬菜,回归原始淳朴。张觅追忆这些极朴素的自然的食物、人、景色,包括夏天的风、春天的花香等等,贫寒岁月里所有值得怀念的芬芳、苦涩与亮光都一一浮现在读者面前,真实而温馨。

  应该看到,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着高雅和体面,注重精致的妆容、青睐奢华的甜点;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淡,处处设防;即便是传统节日,也失去了旧时的欢喜和质朴,一切都飞速地变化了。可贵的是,张觅面对高雅、精致和复杂的社会,没有急匆匆地向前追赶,相反,却依旧坚守自己的初衷和温婉秉性,心甘情愿地“向后转”去,愿意等一等小镇的时光。实际上,张觅留下的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简单纯粹的美好时光。

  这就是《光阴小镇》里的生活原态,它更接近生命和自然,贴近阳光和泥土,有着青草的芬芳。作者对小镇的回忆是生命过程中的返璞归真,是真挚、自然的。例如书中对男孩“小小”的呵护,对前桌“樱木花道”的欣赏,对双儿甜美的友谊,对与未来伴侣水到渠成的恋爱向往,等等。这些描写,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涌动,恰与西方的自然主义写作产生意义的共振,是梭罗“瓦尔登湖”在中国小镇的另类呈现,昭示着作者不愿成为“文明的过客”。这些精神上“向后转”的真诚书写,足以证明:在森林般扩展的城市里,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有着对真诚、纯粹、简单自然的强烈渴求和向往,以及对于宁静生活和诗意栖居无法抑制的浓烈的爱。

  (《光阴小镇》张觅 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