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长沙老火车站,是当时长沙最具影响的地标性建筑。那时长沙火车站近似城乡结合部,铁路的一边是围墙,围墙外边是菜地和鱼塘;另外一边是城市建筑。一边安静一边热闹,一边萧条一边繁华。
与长沙火车站的缘分是40年前开始的。那时我被一列绿皮火车拉到长沙来。当时是一个凛冽的清晨,我们邵阳四百余名新兵在长沙火车站下了车,在站台上排起四列长长的队伍,然后依序爬上早已在此等候的敞篷卡车,在长沙市郊外的马坡岭新兵团集训队下了车。我在新兵团集训结束的第二年,被分配到解放军第163医院以后再次来到火车站。火车站出站不远是第163医院驻城市联络站。火车站左边是一家饮食店,饮食店过来是长沙饭店。五一路是一条窄窄的街道。那时人们出行不像现在这么便捷,长沙城都是清一色两节加长的公交车。我们要进城办事,先得步行3公里到黑石渡坐公交,在城里办完事坐公交返回黑石渡,再步行三公里回医院,需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出远门更是麻烦。163医院是个上千人的单位,部队官兵来自天南地北,加上来医院住院的伤病员,为方便官兵进出长沙,在长沙火车站设立有专门的部队联络站,我接送领导、战友或伤病人员,几乎每隔十日半月要来火车站一次。
印象中的长沙火车站建筑是坡屋平房,略带欧式风格。我们的城市联络站为一栋二层楼房的独门小院,中间是两扇高耸厚重的木门,左右两边是厢房,后屋是天井。小院一次性可容纳60人的住宿,但仅限于接纳部队官兵,而且还没条件开餐和洗澡。尽管条件有限,联络站仍旧宾客满座。有时官兵在此等候三五日都买不到火车票是常事,联络站因此不得不多次催促。我和联络站的佘师傅关系甚密,常常来此歇憩。火车站后面的饮食店,八分钱一碗的“光头”面和一毛六分钱一碗的馄饨,随到随点。饭是三分钱一缽的缽子饭。饮食店还有黄亮亮的糖油粑粑和黑糊糊的臭豆腐。火车站一带最好的旅馆当属长沙饭店,四层高的楼房,每一间都是方方正正的客房,白被子白床单铺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旅馆里除了吃饭睡觉还有澡堂子泡澡,让人好不羡慕。
如今的老火车站变成了芙蓉广场,地下是往返穿梭的地铁2号线。联络站和右侧的小邮局、左侧的饮食店以及久负盛名的长沙饭店等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入云的片片高楼,衬托着长沙城市的壮丽和雄伟。我由一个往返长沙城区与城郊之间的异乡人,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主人,老火车站的许多事情,就像雨天行车的车窗玻璃一样,模糊了,靠近它吹口气,又变得一一分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