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册声腔六十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郎 编辑:周静 2018-05-23 09:17:16
时刻新闻
—分享—

《李维康京剧唱腔精选》王彩云 整理 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

  京剧电影工程的勃兴之势,将经典传承的音像手段,提升到了更高的品级。然而,本应与这种手段互为匹配的同类图书,尤其是一些京剧曲谱的出版,却显得尚欠一筹。近见上海音乐出版社推出的《李维康京剧唱腔精选》一大册,既厚重,又精美,真是堪可称贺。而在唱腔精选的封面上,还标有“中国戏曲名家唱腔精选系列”的字样,意味着在一套规模宏大的图书系列中,李维康的唱腔精选,还只是先绽之梅——出版家真有气魄。

  京剧的队伍虽然庞大,但最先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为数并不多,可见遴选之严。看名单,入选的京剧名家们,资望都很高,这里面,自然就有李维康。

  作为京剧艺术的当代大家,李维康打从11岁考入戏曲学校,从艺的岁月,至今已经整整60年。而这册曲谱所收入的,恰恰就是伴随着李维康在长达60年的艺术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唱段。因此,若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一册唱腔精选,也可以视之为一位大家的成长史,一部梨园的从艺录。

  长期以来,李维康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李凤姐的天真伶俐,杨玉环的华贵雍容,白娘子的温良贞婉,谢瑶环的刚柔并济,无不光彩照人。由于吃透了人物的身份和角色的性格,真是演一个,是一个。

  早年的李维康,因为一出《蝶恋花》而誉声鹊起,至稍后主演《李清照》,更是名动一时。时至今日提起来,仍是一则梨园美谈。虽然这两出名作的全剧后来绝响舞台,但是,其中的一些唱段,却至今传唱不衰。应当说,那些唱段能够成为声腔的经典,除了唱腔设计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李维康的领衔之演和首唱之功。在京剧艺术的表现方法中,一向把“唱念做打”的“唱”字摆在第一位,可见这个“唱”字,在京剧当中起着近乎灵魂的作用。而上述那些人物的成功塑造,正是得益于李维康对于京剧的“唱”的造诣。

  众所周知,《蝶恋花》中的名段“绵绵古道连天上”,李维康已经唱了30年,如今,即便再听她当年的录音,人们也仍然折服不已。这段足可代表李维康早期声腔特色的主题性唱段,舒展与绵密并美,婉转与壮丽兼容,起伏跌宕,一气呵成,极尽了荡气回肠之概。就是这一曲“绵绵古道”,尽管后来别人也唱过,但是听来听去,总还是让人想到什么叫“独一无二”。该段唱腔,固然是为首唱者量身而制的,但艺术家的全面修养,又绝不与单纯的声音条件相等同。

  如果看过新近完成的京剧电影《龙凤呈祥》,人们也会发现,李维康的声腔艺术,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境界,比起当年,更稳健,更精微,也更臻完美。同时,正由于李维康宽博醇厚的音色具有鲜明的独家性,高可干云,低能拂水,以致人们不用看图像,一听到她那大气从容、端庄雅正的风格,便会认定这就是李维康。从垓下的红灯虎帐,到东吴的洞房花烛,从山西的洪洞起解,到北国的宫院三猜,这期间,经过了怎样的千磨百砺,所有热爱京剧的人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其间的含义,绝不只是岁月的轮回。

  当然,李维康的唱腔艺术之所以为人称道,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早在京剧艺术的日臻成熟之期,有着通天教主之称的京剧前贤王瑶卿,创造性地将原来的只是从属地位的旦角,推上了与须生并驾的主位,不但四大名旦皆出其门,而且就连张君秋这样的一代名家,也都多沾其溉。记得王瑶卿有过一段非常平实但又十分深刻的名言,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人家问我是什么派,我说我是‘杂派’。一个学艺的人,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会觉得路子宽了,若是钻进派别的牛角尖,依样画葫芦,那是一辈子没出息”。而李维康所走的,正是京剧前贤所指明的这样一条路。博采各家之长,最终独树一帜,当然是艺术人才们日夜萦怀的梦寐,然而前提是,艺术的根是苦的,你得吞得下。往小里比,就像记谱子,心要是不能静下来,丢个符点儿,也得算是丢了心。心要是丢了,哪还会有艺术的真传等着你。

  京剧声腔的特殊性,除去音乐设计的成果,还让响遏行云的一把京胡,与之构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因此,应当特别一提的是,李维康这册唱腔的整理者不是别人,正是李维康、耿其昌这两位梨园伉俪的专职琴师王彩云,而这三位名家因为长期合作而组成的“京剧三人行”,委实是一道十分灿亮的菊坛风景。由这样一把京胡来作声腔伴奏,实际上也早已超出了托腔保调的使命。就是这样一位多次举办过独奏音乐会的京胡翘楚,竟然能够定下心来,耗费多年之功,不计冗繁,不嫌琐碎,将一段段经典唱腔,整理成了便于传播和宜于施教的洋洋巨册,实在地令人钦敬。当然,也正因为对于李维康的声腔艺术一向熟稔于心,这一册细致精详的声腔曲谱,才会如此确当地记录了一位京剧艺术代表人物的周甲光阴。

  (作者:刘郎,系电视纪录片资深编导、高级编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