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24日—28日,以“开启印刷智能时代”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在上海举行。本届展会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较上届展会增加34%,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030家中外领先供应商品牌携手同台展出,总参观人数逾10万人次。本期D01—D05版聚焦全印展主论坛、系列活动、重点展商等,记录本届全印展的诸多亮点。
本报记者 祝小霖 摄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开拓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中国重返世界现代发展主航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滴水可映照太阳的光辉,一个行业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嬗变。中国印刷业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要历史见证者。
40年风雨兼程 中国印刷人书写新篇章
40年来,中国印刷业抢抓机遇、跨步前行,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伴随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新态势,中国印刷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排除万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了深层次结构变迁、产能转换和治理变革。
中国印刷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值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印企数量接近10万家,是1979年的9倍;年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是1979年的近250倍;年均增长率15.7%,创造了国际印刷产业的增长奇迹。生产力水平极大提升。印刷业已广泛实现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生产加工,2017年全行业人均加工产值42.8万元,是1979年的73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集中度逐年提升,2017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达3723家;新设立印刷企业超4000家;产品门类较为齐全。
中国印刷业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一是既自力更生提高技术水平,也对外合作推动共赢发展。目前,中国印机行业总产值已超过500亿元,排在全球第四位。同时降低进口印刷设备关税。二是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也大力发展和健全印刷市场体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同时完善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深化“放管服”改革。三是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强化宏观方向指引。中国印刷业95%以上是民营企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有印企在国家文化安全、政治导向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印刷业实现了影响深远的重大突破。一是体制变革释放行业巨大创造力量。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印刷业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首创精神。二是技术创新提供发展的不竭动力。上世纪80年代,以汉字信息处理和汉字激光照排为标志的印刷创新技术,使中国印刷技术得以与世界信息技术接轨。三是对外开放提供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外产业投资的陆续到来,为中国印刷业带来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和工艺,中国印刷人的国际化运作经验不断丰富。
中国印刷业促进了全球印刷格局的调整优化。一是促进全球印刷业资本、人员、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截至2017年12月,共有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总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同时加大对世界相关国家印刷业的投资力度。二是推动全球印刷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2017年,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进口额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三是促进全球印刷业形成新的国际分工。2017年,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额已达到842亿元。
把握新方位 在变革中谋求新飞跃
40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印刷业,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营造有序环境、促进要素流动,使中国印刷业在宏观形势变革中实现了新的演进和发展。着眼未来,我们坚信,只要把握新方位、抓住新机遇,印刷业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新“窗口期”可能为印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中国印刷业可能正面临第三次“窗口期”。一是发展增速触底攀升,2017年一举扭转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增速下滑态势,发展的“U”型轨迹可能显现。二是质量效率显著提升,2017年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比5年前提高了76.1%。三是市场结构加快优化。新“窗口期”不可能再以高速增长为标志,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动力的变革。
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积聚力量、寻求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催生的大量新兴产业,正在给印刷业创新融合带来机遇、打造平台。这是中国印刷宏观管理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选择。大力发展印刷智能制造,推动印刷在研发设计、管理决策、加工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印刷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和主要模式。
以要素资源再配置为特征的产业融合互嵌在加速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原有传统的简单加工、规模扩张、数量积聚的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融合发展要求,融合发展正在加速推动“印刷+互联网+X”融合、全产业链融合、跨产业融合。这些热点和增长点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动力源和着力点。
以高质量供给为抓手的消费升级扩容推动印刷业不断提质增效。一是塑造有质量、有温度、有责任的印刷业,满足消费者文化新期待、新需求。二是创新手段和表达方式。通过创新印刷理念、表现形式和产品形态,尽展印刷的精神向度和文明分量。三是体现价值观、正能量,放大品牌影响力。以有力的市场主体增强印刷业的需求捕捉力、市场敏感力和品牌影响力。
构建共同体 开创合作发展新格局
中国印刷业愿意加强与世界各国印刷业的合作,扩大利益交汇点,推进协调共建,助推建立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全球印刷业。
增进信任,推进全球印刷业互联互通。中国印刷业愿意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印刷业的交流与沟通,推动印刷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机构、印刷高等院校、印刷企业之间的国际交往,特别是推动企业家之间的对话。
扩大开放,完善印刷业外商投资政策。我们将继续扩大印刷业对外开放。目前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主要思路就是实现内资和外资从事印刷经营活动资格条件的统一。我们将按中国政府相关要求和规定,支持和推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放宽出版物印刷企业股比限制,推动中高端印刷设备继续降低进口关税。
拓展合作,打造共建共享的印刷业。我们希望与各国印刷业以及国际印刷设备器材厂商不断深化合作,在技术装备研发、企业合作形式、共享机制创新、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共建共享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统筹布局,支持中国印刷企业走出去。我们将推动印刷企业走出去能力不断提升,支持建立沟通、对话、合作的机制和渠道。我们将继续拓展印刷对外加工贸易,支持企业参与全球市场资源要素流动。我们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在承接境外加工业务、印刷产能合作、印刷业务投资等领域,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
(本文摘自其在世界印刷与传播论坛暨中国印刷论坛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