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举行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王晋康的名字和身影每每出现,都会引发现场科幻迷的欢呼声。他被公认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在中国科幻界久负盛名。作为著名科幻作家,他还是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得主,与刘慈欣、何夕、韩松并称“中国科幻四大天王”。本次在中国科幻大会上其作品《天图》获得“银河奖”最佳短篇小说奖,他已累计20次获得该奖项。
在2016年王晋康荣获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小说家”奖项时,评委会的颁奖词为:“王晋康是科幻文学新时代最重要的开拓者,他纵横天宇的想象和思想实验式的写作,赋予这一文类新的灵魂与未来”。刘慈欣则评价王晋康的作品风格“沉郁苍凉,叙述冷静简约,思维清晰,文笔流畅,构思巧妙,悬念迭起,尤其是富有深厚的哲理意蕴。”
在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王晋康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畅谈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慧等话题。
谈创作:任何创作都需要时间积累和用心打磨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怎么看待科幻文学在文坛中的地位,以及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现状?
王晋康:科幻文学是小众文学,科幻文学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科技成就、文明程度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起步到现在经济繁荣、科技大发展,中国科幻文学不仅在国内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而且诞生了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但总的来说,优秀的科幻作品还是太少。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据您了解,在国内靠写作科幻养活自己的作家多吗?
王晋康:大概有十几位,这些科幻作家写科幻作品也写电视剧本等。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在您和刘慈欣等著名科幻作家的带动下,国内掀起一股科幻文学阅读和创作热潮。许多作家也争相投入这股科幻写作热潮中,您觉得这样的热潮是否显得浮躁了?
王晋康:不是浮躁的问题,而是创作本身就是需要沉下心来,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说看到资本关注科幻就去追逐这股热潮。任何创作,都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用心打磨。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20次获得银河奖,科幻作品有没有写作套路可寻?
王晋康:科幻本身是宽泛的,所以没有什么套路可寻。
谈阅读群体:比较小众,在未来会更有前途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就科幻文学的阅读群体而言,现在发展到什么规模?未来会怎样?
王晋康:科幻文学的阅读群体还是比较小众。大刘(刘慈欣)的科幻作品在中国科幻作家中是销量最高的,可能在几百万册左右,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销量在十万册左右。科幻文学创作要求作者有相当的科技知识积累,这些作品的读者也是有学养门槛的,所以不要奢望科幻文学作品的销量非常高。
科幻文学是面向未来的文学,它有着精妙的构思与严谨的理性思维,既着眼于现实也观照着人性,是科学与人文思想的紧密结合。如果以更好的艺术形式将科幻作品包装起来,将会更好地推动科幻走入主流文学界。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的科幻小说被称为“哲理科幻”,您为什么如此看重哲理在科幻小说中的作用?
王晋康:我的小说确实常被人称为哲理科幻,倒不是因为我特别看重哲理在科幻小说中的作用,而是因为这种写作题材(风格)是最适合我的。
谈未来风口:科幻影视会迎来大发展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认为科幻创作下一个风口在哪?
王晋康:整体来说,肯定是影视。科幻文学是小众文学,影视可不是小众。资本助力,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上下游产业,优先是下游,反过来又反哺上游。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当下,许多科幻作品被争相出售版权,有的甚至被拍成影视作品,中国科幻IP成熟与否?
王晋康: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历经20多年,中国科幻文本积累已经相当多,近年改编拍摄了几部电视剧,但到目前还没有转变成科幻电影。我对中国科幻电影还比较乐观。五年以内,会迎来大发展。明年春节有一部比较重要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市。如果上映成功,会促进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黄金期提前到来,反之可能推迟十年,但是肯定是要发展起来的。科幻文学是最具世界性的,中国未来肯定能发展出一批优秀的科幻文学、科幻影视作品。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从科幻文学作品到科幻影视,转化中的瓶颈是什么?
王晋康:科幻影视是个系统的工业产业链,中国的科幻影视的产业链还不完善,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果先有几部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就能促进整个科幻影视产业的发展。
谈人工智能:最多不过十年,将全面超越人类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威胁论”?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慧吗?
王晋康:我曾在北京科幻大会上发言,后人类时代已经到来。因为科学不仅改变客观世界,还反过来改变人类。人工智能毫无疑问可以超过我们。早在1995年我创作的《生命之歌》剧本中就描述了这种结局。比如之前AlphaGo在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中获胜四局,人工智能在如此复杂的智力比拼中占据上风,甚至一时间让不少人感到了恐慌。
实际上这甚至算不上预言,只是一种叙述,因为在科幻作家心目中,这是迟早的事。因为,人造智能相对自然智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容量无限、光速计算、透明式输入和输出、不会疲劳等等,所以结局是无法改变的。最多不过十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超越人类。现在对人工智能的担心还是浅层次的,怕失业、人机性爱,但未来将是全面赶超。这次获奖的短篇小说《天图》,讲述的就是人工智能。
给年轻创作者的建议:“坚持”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是如何走上科幻之路的?
王晋康:我比较特殊。写科幻时候已经45岁。我本科学的是理工科,上学时常失眠,就写小说调剂,那时候写的都是主流文学,不是科幻。45岁后开始写科幻小说,风格基本固定了,这就是所谓的老树不可移栽吧。
我写科幻小说至今,其实变化也不少。过去的想法零零碎碎,但现在深化了。现在和20年前的观点相比,不说颠覆,至少是很大的深化。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未来的创作计划是怎样的?对于年轻的科幻创作者,您有什么建议?
王晋康:对我而言,再写长篇可能性不大,精力有限,当然,短篇也不一定轻松。我想对年轻的科幻创作者说的只有两个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