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两个字有什么含义?上海为什么是“上海”?上海精神又是什么?昨天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浦东史诗》作者何建明做客学习读书会,与现场读者分享其对上海和上海精神的认识。
现场,何建明感慨,很多作家对上海的书写远远不够,关于这座城市的写作非常简单化。浦东开发开放,使他有机会对这座城市,对浦东这块土地产生新的认识。
在何建明眼中,“上海”其实是一个动词。“上海”二字本身就是一种行为方式和精神创造,是一个“动词”、一个“状态”。这座城市靠近大海,没有勇敢的行为,没有创新的锐气,没有坚韧的意志,历史和自然的浪潮早已将它淹没与湮灭。“上海”,就是重新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所以当我们重新认识‘上海’这个概念,会发现它有着极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上海永远是个动词,永远是激励上海人奋进、发展,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一种动力、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何建明说。
何建明把上海精神理解为上海的“五座高峰”。前四座高峰他用上海带有地标意义的四座高楼——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作了阐释。第五座高峰,是“人”。人是浦东开发最重要、最顶端的峰,也是组成其他峰最重要的基石。这些人既包括浦东开发决策者,也包括千千万万的浦东建设者。他们和无数精彩的故事,组成了整个浦东开发过程中史诗般的历史画卷。
为创作《浦东史诗》,何建明采访了许多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建设者。他说,在他们的激情、智慧和奋斗的后面,是一个民族奋进腾飞、富足强盛的强烈愿望。浦东的骄人成就,上海的重新崛起,凭借的正是这种愿望的巨大推力。
学习读书会由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东图书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承办,邀请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围绕解读新时代、溯源上海党的诞生地、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浦东开发开放等多方面的议题定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