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叶舟《诗般若》新书首发暨嘉宾对谈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记者 蔡娟 通讯员 陈漫清 长沙报道
“苍凉之书,竟是用滚烫笔墨写就。”12月22日,冬至,雨雾笼罩着长沙。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携最新诗作《诗般若》首次来到长沙,举行新书首发仪式。湖南、湖北两省作协主席,同为鲁奖得主的王跃文、李修文一同出席。3位“鲁奖”作家齐聚熬吧,以诗为题,畅谈文学与故乡。
中南传媒总编辑刘清华,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中国作协会员、熬吧凤凰读书会文化总顾问刘永学,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谢宗玉到场助阵,文学爱好者云集。
“《诗般若》是战士的皈依”
“哀伤是什么?在那遥远的北方/它是小麦、大麦、玉米以及眼泪的仓库/人们走向那石头仓库/仓库饲养着所有哀伤的鸟/我对自己说:我的确愿意哀伤吗?哀伤吧/秋天里你要高高兴兴/要苦行,对,要肃穆,宁静,尔后/在哀伤的深谷里展开你的双翼。”叶舟现场朗诵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的诗歌,是他非常喜欢的一首。
今年52岁的叶舟,以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虽然靠小说问鼎中国最有含金量的文学奖项,但叶舟最为外界称道的,仍是其诗歌造诣。他捡点近10年在大西北漫游、生活的思考,以诗歌的形式来诠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人文,就有了《诗般若》。《诗般若》集合了200首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分为五辑:《河西走廊》《敦煌卷轴》《敦煌短歌》《有多少鸽子飞过新疆》《大唐西域记》。
这些年,叶舟走遍了丝路上的新疆、西藏、甘肃等地。他说,如果将自己以前的作品视作一种少年的奔跑、把自己磨砺成一把刀子,《诗般若》则是战士的皈依,“渐渐地安定下来”。正因此,他对《诗般若》尤其偏爱,而其中自己最喜欢是那首《求法僧》。
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
湖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王跃文,以《漫水》拿下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王跃文20多年前与叶舟相识,前年又一同出游非洲。他透露叶舟很会讲故事,一边讲一边画,故事讲完,插图也画好了。他认为叶舟是当今少有的边塞诗人。读他的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时,虽然是晚上读,却好像看见了灿烂阳光。读他的诗,又仿佛看到他在行走中取经,读着读着,心里就特别安静祥和。
“叶舟是在西北行走的边疆诗人,头顶着一片沙漠。”王跃文为现场观众解开了叶舟的“帽子之谜”,也不经意揭开了一段尘封的“事故”——叶舟曾在西北出过车祸,头皮里还留着沙子。王跃文说,王丝绸之路曾经遍地佛国,“佛性”,正是《诗般若》的创作母体,“见山是佛,见水是佛,见胡杨林也是佛,见敦煌壁画上的马也是佛。”
李修文是湖北省作协主席,他以《山河袈裟》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李修文与西北也莫大渊源。正是在那里与叶舟相识,他才有缘踏遍了西北河山。他说,如果没有叶舟,他可能不会写出后来荣获鲁奖的《山河袈裟》。李修文揭秘,其中一篇《青见甘见》里,和他横穿河西走廊,一同经历暴风冻雨暴雪和生死的人就是叶舟。李修文说:“叶舟是一个丰富而庞杂的存在,是大地上的一个悲痛者。他既满怀斗志,又饱含热泪。本质上,他是一个穿铠甲的文人。”
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耿会芬,是《诗般若》的责编之一。她把诗集中的“佛性”解读为“一种连通天地、贯通历史、悲悯生命、融入自然的慈悲心怀”。她说,正因此,叶舟的诗才有了不可测的深度和无限格局。
“我的名字与湖南有莫大的关系”
李修文凭《山河袈裟》荣获鲁奖,而叶舟本次发布的新书叫《诗般若》。“山河袈裟诗般若”,是个美妙的巧合。敦煌对叶舟很重要,对李修文来说,也一样。
叶舟在甘肃生活。甘肃敦煌莫高窟,是《诗般若》的母题。叶舟说,每次去敦煌,他先不进佛窟,而是去附近的一片沙漠,那里有一片墓地。对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有莫大贡献的常书鸿先生,就长眠在那里。他说,每次去那里都会点一根烟,说,“常先生,我来看你了。”如果周边人少,他还会磕三个头。
叶舟诗集《诗般若》。
“如果没有碰到叶舟,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模样。”1999年,24岁的李修文和叶舟走西北、访敦煌,叶舟说“像班超和霍去病一样去采风”。李修文说近20年来,他每隔一段时间发现“骨头会变软”就要去西北,和叶舟交往密集,可以说叶舟改变了他的人生和写作。踏过了西北的河山,才使他这个湖北人吸收了辽阔雄浑的旷野气息,语言里出现从来没有过的词汇;使他内心的一些东西被激活,成长为一个新我。要改变自己的语言,必须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李修文由衷感激:“和叶舟同行这么多年,他反复歌颂的那个天,带给我生命中最重大的机缘。”
“这一次,我是来‘拜’湖南的。”叶舟多次与长沙擦肩。但他说,自己的名字与湖南有莫大的关系。晚清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西行到兰州城外,在乱坟岗休整等待朝廷粮草,发现此地风水不错。后来,就在此处建了一座义园,将前线战死将士遗骸暂厝于此。义园造型像一只船,船头永远朝向湖南。后来周围有了住户,这地方就叫“一只船”。叶舟原名“叶洲”,得知自己出生地的来历,果断改名“叶舟”。
活动嘉宾合影。
叶舟透露自己这辈子最得意的是保卫了兰州“一只船”这个地名。“一只船”之名面临消失的危险。叶舟烈日下骑自行车,奔走档案馆,采访老人,强烈呼吁。兰州大学对面的“一只船”社区名保住了。很多外地人包括外国游客到了兰州,都会去找“一只船”。
王跃文讲述自己也保卫了家乡“漫水”这个村名。他出生的村子自古以来叫漫水,1949年以后,不知为何,“漫水”改成了“万水”,但当地老百姓仍然叫“漫水”。他的中篇小说《漫水》写的就是家乡余公公和慧娘娘的散淡日常。现在,这个村子因《漫水》声名远播,又改回了“漫水”。王跃文说,他希望自己也能像李修文一样,有一种突破,希望明年能与叶舟一道,走丝绸之路,走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