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遇见·小王子”安东尼首本译作《小王子》分享会在长沙举行。
安东尼首本译作《小王子》图书封面。
红网时刻记者 蔡娟 魏玮 长沙报道
“我想小王子一定是回到了他的星球,他的玫瑰在那里等他。”近日,继北京、济南之后,国内治愈系代表青年作家安东尼携首本翻译作品《小王子》现身长沙,在湖南图书城与书迷们温暖见面,并接受红网时刻记者专访。新书分享会一如既往地火爆,活动尚未开始,大量粉丝早已挤满了书城。
安东尼出版过《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等一系列治愈系畅销作品,被冠以“治愈系小王子”。而《小王子》则是安东尼最喜欢的一部作品,他多次在社交平台向读者推荐,读者也不时留言,希望他可以翻译一次《小王子》。历经多年的准备,安东尼翻译的《小王子》终于在2019年1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当“治愈小王子”遇见《小王子》,将展开一段怎样的巧妙旅行?
安东尼分享《小王子》翻译背后的故事。
安东尼:想将心里的这盏灯传递给更多人
《小王子》是享誉世界的经典童话,由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读物”。《小王子》以其简单隽永的风格,多年来俘获了亿万读者的心。孩子们从中获得道理,大人们从中汲取力量。迄今为止,已经有300多种语言版本,销量高达5亿册。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王子。在过去的70多年里,《小王子》曾陪伴了众多中国读者的成长,故事内容已家喻户晓:来自遥远的B612星球上的小王子,与一位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相遇,交谈中,他是与美丽而骄傲的玫瑰吵架负气出走的。在星际漫游中,小王子造访了很多星球,遇到了傲慢的国王、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和死守教条的地理学家,却没有交到一个朋友。后来,他来到了地球,遇到了一只神奇的小狐狸,在和狐狸的相处中,他学会了很多人生哲理……
安东尼与《小王子》有着奇妙的缘分,他曾一度被称为“治愈系小王子”,用纯真灵动的语言抚慰了万千读者的心,他的畅销作品《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也被誉为“中国版《小王子》”。每每有人问及他最喜爱的书,安东尼无一例外都会推荐《小王子》。
和很多读者一样,在年少时第一次阅读《小王子》后,这本书就变成了安东尼藏在心里的一盏灯。谈到决定翻译《小王子》的原因,安东尼说:“在反复阅读《小王子》的过程里,我一次次体会到温暖和感动,现在想把它传递给更多人。”
长沙读者朗读安东尼首本译作《小王子》节选。
从“驯养”到“养”:《小王子》翻译的一个“开关”
《小王子》目前已经被译成多国语言,甚至在国内也已经有多个不同译者的版本。安东尼翻译的《小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没有一个人,像安东尼这样翻译《小王子》。他与读者分享道:“我想把它翻译成一本故事书,一本大人翻开书读给小朋友听,小朋友们可以很轻松地听得懂的一本书。书里要没有很明显的翻译腔调,是日常口语化的表达。因为《小王子》故事本身是很动人的,所以不用往原著上贴或者还原,它只是一个故事。”对比以往许多的《小王子》中文译本,安东尼有着自己的翻译原则:摆脱“一对一”逐句翻译的束缚,对语境和情绪化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动。因此,书中并没有附加英文原版。
安东尼认为,《小王子》出版差不多有70多年时间了,书里有一些东西是可以做一些变动。比如:小王子刚来到地球,介绍地球的时候他说“地球上有多少个国王,当然也包括黑人的国王”,“黑人国王”是括号里备注的。但其实这个备注内容放在现在其实挺不必要的,反而强调这个对于小朋友来说其实是奇怪的事情。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安东尼翻译的时候会做这样类似的变动。“我不会把这个翻译出来,《小王子》的故事讲述应该要跟着时代走。 ”
《小王子》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狐狸对小王子说:“please——tame me!”很多版本中,都把“tame”译为“驯养”。安东尼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觉得,在请求的同时,其实也赋予了权利,所以,他把这句译为“请你养我吧!”
安东尼认为,“驯养”一词听起来有一种马戏团的意味,有着教育和教训关系,他不喜欢。小狐狸跟小王子,他们应该是对等的关系。小狐狸想成为小王子的朋友,想有一个人陪伴它,其实就是小狐狸要请小王子养它。“养”这个词,小朋友一读就能听懂了。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能体会“养”这个词本身就是有感情的投入、陪伴的感觉,但同时是双方的。这种“养”,更加平等,也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感情观。
安东尼将“养”的译法比作翻译《小王子》的一个“开关”。他说,不管是你爱一人或者是你养一盆花。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他同时也付出了爱给你,包括他给予了你一种被养的权利。如果你愿意跟一个人谈恋爱,其实你也是给了他爱你的权利,这种权利也不是我们随便给的。“养”这个词其实意义很深刻,也很通顺。这个词解释通了,整本书就自然而然地翻译出来了。
此次为了《小王子》,安东尼还特邀北欧插画师Jyri Eskola重新演绎了经典插画,风格清新隽永,两位好友间的默契也让这些插画与“安东尼风格”完美契合。对Jyri Eskola来说,小王子的世界如梦一般,有些安静,甚至有些孤独,他希望能够使读者浸润其中。因此,他的画面偏向于字里行间的情绪,描绘以宏大的旷野与自然为背景创造发展的故事。刻意留白的细节,小人物与庞大宇宙的对比,星球、森林、田野和沙漠这些广大无垠的空间,他想借由它们来展现小王子的空灵质感。
安东尼与长沙读者合影。
“斜杠青年”的启示:做好了自己,治愈了别人
《小王子》是安东尼第一次翻译别人的作品。跟自己以往的写作相比,安东尼坦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他说,很多作家写自己的作品时会静心坐下来创作,然后在做翻译作品时,可能就是零零散散地做。然而,对他来说,正好相反。他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只是记录的感觉,有什么想法就把它记录下来。但是这次翻译《小王子》,他彻底坐了下来,伏案查阅了大量资料和不同版本的翻译,并认真做笔记。
“对我而言,翻译《小王子》是真正的创作,而不像《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等作品,更多是一种琐碎的记录。”接下来,他会继续写《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的系列故事,今年可能还会出一本食谱。而对于有网友质疑其“鸡汤文风”,安东尼淡然一笑:“其实,还有朋友说我写的不是‘鸡汤’,而是‘红豆汤’,很好喝,也很舒服,并没有什么大道理。‘鸡汤’读多了会腻,而且我自己也不喜欢看。”
现在,安东尼已经是典型的“斜杠青年”,身兼作家、设计师、厨师、摄影师等多重身份,涉足多个领域。“其实每个领域都挺不一样的,但其实都挺一样的。因为不管你是做装修、装饰、内衣、插花、做饭或是写作,其实都是围绕着生活的,说到底也是一回事。但是,我做不同的事情,当然会有不一样的学习和不一样的东西。”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1984年出生的安东尼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他是如何做到的?
安东尼生长在大连的一个中产家庭,妈妈是老师,爸爸是会计,家庭幸福和睦。“我从小就很有安全感,父母不会强迫我去做什么。”安东尼说,去澳洲学金融、毕业后当厨师、写博客出书,他说并没有做过长远规划,只是大概知道自己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活得比较自在,或许是性格使然。我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可能我想要的也没有特别多。比如说之前做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的时候,周迅跟钱小蕙找过来,当时我觉得特别开心,但我并不认为我一定要参与进去,很多人说你要只是挂一个名做导演、监制或者编剧。我觉得,拍电影就完全交给他们就好,所以剧本我也并没有参与进去,我会比较轻松。如果都什么想抓在手里,那当然就会比较辛苦。现在做的事情都是我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来不会觉得迷茫。因为有很多事情你都来不及去做。”安东尼说。
“做好了自己,治愈了别人”,大概是“小王子”安东尼给予读者最好的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