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未都:只为真正感兴趣的书作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刘蓓蓓 编辑:魏玮 2019-05-24 10:57:38
时刻新闻
—分享—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出版《马说陶瓷》《中国古代门窗》等多部图书。2008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2014年,脱口秀《观复嘟嘟》于优酷播出。2018年,《国宝100》在喜马拉雅FM推出。

年轻时曾做过10年图书编辑的马未都,对图书的序与跋情有独钟。最近马未都的新书《小文65》(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了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跋文章共65篇。马未都说,他写序的书,必须是他感兴趣的、喜欢的书,而且这本书不管是站在一个角度还是全面的角度看,都是有优点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

马未都非常看重一本书的序与跋,这与他曾经做过图书编辑有关。“序放在书首,如戏之序幕,曲之序曲,可以为书定个调子,也可以大致了解一下该书的内容;而跋则置于后尾,有个总结的说法,让自己与读者一同心安。”

许多人读书急不可耐,一下子迅速翻上几页,甚至翻至书中读起,还读得津津有味。马未都对此大惑不解,在他看来,书可以粗读,也可以精读,但万万不可半途而读。“读序可以事半功倍,品味书中奥秘,当从序始。”

马未都出了不少书,有两本书的作序者让他至今感恩。第一本书是马未都多年前曾出版的一本小说集,当时他邀请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林斤澜先生作序,先生欣然应允。第二本书是《中国古代门窗》,这本书获得了中国国家图书奖(现更名为中国出版政府奖),由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作序。两位先生都已离世,但马未都依然记着这些序的精彩内容,记得先生们对他的厚爱。

《小文65》的出版,对于马未都来说,属于典型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他没有出书的意思,直到有一天忽然觉得这些年零敲碎打的文章可以结集。“从那一刻起,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

年轻时做编辑,马未都从未想到能为自己作序,更没想过为他人作序。人过半百之后,他却喜欢上了写这类小文。这些小文都是马未都在夜深人静时一笔一画写的,有手稿为证。说是小文,因为大多数文章都控制在千字以内,可以让读者有耐心读完。

书中涉及的65本书,内容非常广泛,有文学有科学,有旧作有译著。“许多书我读时深受感动,庆幸自己有机会为其作序。作为一名曾经的编辑,幸福莫大于此焉。作为读者呢,读此书至少可以了解65本书的脉络,也是一种幸福。”所以,马未都说序言会继续写下去,这对他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将来,他还计划在自己新开的博物馆里辟出一片区域作为读书角,展示每本书和他作序的手稿等,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故事。

作序下笔须谨慎

作为公众人物,马未都经常收到为书作序的邀请。在他看来,这本书至少要有一面之长,而且是他发自内心感兴趣的,值得留下文字的,他才愿意为其作序。

对于作序的书,马未都一定会认真地看完,而且“许多书作序前逼迫自己认真想通某个问题,方可谨慎下笔,万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此乃为人作嫁的准则”。

对于现在有些图书序言“无原则的赞美”,马未都很是不满,“许多书的序溢美之词多于中肯之见,阿谀之意湮没实在之情,让序变得空洞无物,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至于跋,除了感谢一圈已无其他”,“我可以不说,但落到白纸黑字上,一定要有原则地说话”。

马未都写序,强调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我不能说我文章写得很精彩,但我每个序言里都有非常重要的话或者金句,有自己的个性表达。”

作为马未都的忘年交,作家蒋方舟认为,好的序言要么可以让你看到很多感性、温性的内容,要么就是一个客观的导读。有些书的编辑找到蒋方舟请她推荐,编辑说帮她拟好推荐语,署上名字就行,但这本书蒋方舟并未看过。“现在对书的推荐变成一件比较随意的事,一个认真的序、一个认真的导读,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版和阅读特别需要也特别稀缺的。”

年轻人要多读有难度的书

马未都作序的书,有些作者他并不认识,甚至有些书作序是他主动为之。在《小文65》这本书中,马未都给每篇小文都录制了相关视频,讲述了他和这本书、这个作者的趣闻轶事。在书后还附加了问答二维码,使读者在观看完图书后可以直接向马未都提问,以书为思想的桥梁,交流知识、传播智慧。

《进击的智人》是马未都最近刚读完的一本书,他并不认识这本书的作者河森堡。那么,他为什么愿意为这本书写序呢?在视频中,马未都回答了这个问题。河森堡是国家博物馆的金牌讲解员,《进击的智人》是他的处女作。这本书在讲述人类文明史的过程中,讲得颇为认真,且饶有兴致。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人类思索,我们是谁,将向哪里去。他认为,河森堡处女作有如此高度,后生可畏。在视频中,马未都还提到了新鲜知识与沉淀知识的不同。人在年轻时获取新鲜知识就急于表达,但到了他这个年龄则是缓于表达,有时甚至是不愿意表达,这和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不足的道理是一样的。读书获得新鲜的知识,会很刺激;读书后将知识沉淀,靠自己慢慢消化,就会变成自己的知识。他建议年轻人要趁着记性好,多读一些有难度的书。

有家长问如何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除了建议多去博物馆看看外,马未都认为更好的方式还是读书,尤其建议系统地阅读美学图书,“虽然读起来比较费劲”。但是,这如同孩子学说话很简单,但为什么还要学认字,因为这会让你有更好的表达能力。除了美学图书外,马未都还建议孩子多看哲学图书,“对人生会有巨大的好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