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访|何子英、李修文:能够鼓励作家的纯文学奖项多多益善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方晓燕 编辑:魏玮 2019-05-24 11:14:40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江文艺》是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会刊,也是中国15家文学创作类核心期刊之一,该刊于1949年6月创刊,今年即将迎来创刊七十周年的大庆。与此同时,该刊主办的《长江文艺》文学双年奖获奖名单也于日前揭晓。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杂志的沿革发展、双年奖的评奖等话题采访了《长江文艺》主编何子英和《长江文艺》文学双年奖评委会主任、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

《长江文艺》主编何子英

澎湃新闻:今年是《长江文艺》杂志创刊七十周年,能请您简单介绍下杂志的历史沿革以及在这七十年中发表过哪些我们今天从文学史上来看会觉得非常重要的作品?

何子英:《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18日,素有“新中国文艺第一刊”的美誉。当时正值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创办一份文学期刊,《长江文艺》在郑州应运而生。 一个月后,中原文协筹委会与《长江文艺》编辑部跟随大军南下,从此在华中重镇武汉扎下根来。1953年,中南作协成立,《长江文艺》作为中南作协的机关刊物,联系中南六省二市及第四野战军,成为影响全国的重要文学期刊。后来几经变换,先后为湖北省文化局、湖北省文联所主管,现在为湖北省作家协会的会刊。

我认为,《长江文艺》创刊70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创刊之初的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改版以后的新时代。50年代我们发表了李凖的小说《不能走那一条路》,未央的诗《枪给我吧》、韦其麟的长诗《百鸟衣》、白桦的长篇叙事诗《孔雀》,这些作品在当时全国文坛都引起轰动和讨论,已经进入了当代文学史。还有许多著名作家如陈荒煤、郭小川、周立波、姚雪垠、张光年、徐迟、碧野等都在《长江文艺》发表了有影响的作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江文艺》迎来第二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当时推出了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像熊召正的诗歌《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方方的小说《大篷车上》、《桃花灿烂》,刘醒龙的小说《秋风醉了》等作品,成为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成果。从《长江文艺》走出的一批湖北50后作家也是叱咤当代文坛。第三个时期就是2012年《长江文艺》在方方主席主持改版之后,凝聚了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刊物转载率和美誉度大幅度提升,像王安忆、张炜、范小青、叶兆言、邓一光、蒋韵、季宇、裘山山、刘庆邦、邱华栋、胡学文、须一瓜、阿袁、徐则臣、弋舟、姚鄂梅等人的作品上排行榜、进入年选、获得各种奖项,其中80后年轻作家马金莲的小说《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可以说,70年来《长江文艺》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进步,是新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缩影。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长江文艺》作为华中地区的文学杂志与其他文学创作类核心期刊相比有什么地域特点或者说自我定位侧重吗?

何子英:《长江文艺》历史上就是华中地区的重要文学刊物,现在又是中部地区唯一的中文类核心期刊,这个是非常难得的。其他大部分核心期刊一般集中在北上广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文艺》自我定位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打造中部文学高地。湖北是中部崛起的支点,我们希望《长江文艺》也能够成为中部地区文学发展的一个有力支点。

澎湃新闻:作为作家协会的会刊,杂志与省作协的合作和共生关系是怎样的?在用稿上对作协或者省内作家的作品会有所倾斜吗?

何子英:《长江文艺》作为湖北省作家协会的刊物,刊物受作家协会的领导,理所当然地要承担作协的部分专业职能,比如培养本土作家队伍,推出优秀作品,这方面,《长江文艺》与湖北省作协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开辟了一个“刊中刊”专栏扶持发表本省基层作家作品,诗歌专栏也每期发表一组本省诗人的诗歌作品,除此,其他专栏不分省内外作家,一律坚持公平原则,好稿优先。

澎湃新闻:贵刊审读和录用稿件的大致标准是什么?从最近几年的投稿、尤其是新作家的作品中,您觉得能看到当下文学的什么新现象、新趋势、新特点吗?

何子英:我们首先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包容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欢迎有高辨识度和原创性的作品。进入新时代,我们欢迎那些思想厚重、内容鲜活、有担当有创新的真正反映我们时代精神和人民生活的高品质文学作品。

从最近的投稿和新作家的作品中,我觉得当下文学创作有些新特点。第一是回归。有两个层面的回归,回归传统,回归现实主义。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新的叙事动能,从而达成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富于现代精神的现实主义写作。第二是创新。表现在文体的相互渗透与新变中。作家们正在努力探索突破固化的、同质化的写作,努力提高个人辨识度,进行文体的、文本的创新。小说、诗歌、散文,虚构与非虚构、叙事与抒情的边界正在打破,呈现出相互交融、渗透的趋向。诗歌中不乏小说的叙事,小说中有诗歌的意象,而散文与小说、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日益模糊,凡此种种。这是非常可贵的一种现象,我相信现阶段作家们的探索实践会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值得重视和研究。

澎湃新闻:在现在这个纸媒、文学式微的时代,很多传统杂志、尤其是文学类刊物,无论在影响力还是发行量上都下滑得比较厉害,贵刊有没有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是如何应对的?有没有在数字化、新媒体化等方面有所尝试呢?

何子英:关于文学刊物的生存问题,一直是大家不无担忧的谈论话题。的确文学刊物自90年代以来就在经受冲击,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当今这个资讯特别发达的时代,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兴起,让传统纸媒面临极大挑战。若以发行量而论,文学期刊除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有过短暂的辉煌,它的发行量与报纸和生活类杂志相比一直不占优势。这是文学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全世界都一样,它本来就是一个小众的,对读者是有自动筛选的。所以文学刊物发行量虽然不大,但是读者群相对稳固,不会大起大落。我们还是坚持内容为王,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文章,同时也开辟了网络平台,还与一些大型网络平台合作,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还针对目标读者进行公益推送活动。今后会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和运作,以多种形式加大对刊发优秀作品的推介力度。

《长江文艺》文学双年奖评委会主任、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

澎湃新闻:能不能介绍下关于这次《长江文艺》文学双年奖的情况,比如评奖机制是怎样的?在类型上有没有偏重?如何兼顾成名作家和新作家?

李修文:此次《长江文艺》双年奖,按照小说、散文、诗歌这几项传统的门类进行了分类评选,其中,小说分为了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项,因为《长江文艺》有选刊版,所以也设置了面向全国文学期刊和作家的“长江文艺选刊奖”。

在类型上,我们没有任何偏重,唯一的判断标准,是文本本身,事实上,自湖北省作协前任主席方方老师接手主编以来,《长江文艺》已经跻身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几年下来,大量优秀的文本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评奖基础,现在,虽说方方老师已经卸任,但这本杂志唯优秀作品是举的基本态度并未发生任何变化,由此,我们不需要去偏向于哪个门类,因为每个门类都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我们认为,在唯优秀作品是举的前提下,不管老作家,还是新作家,我们的判断标准和尺度是一样的,也因此,无需专门向新作家倾斜,新作家一样必须拿出让人信服的好作品。

澎湃新闻:据我所知,参选的候选作品中有不少名家,评委会在评名家作品时,会不会有取舍的困难?

李修文:我们没有这个负担,本次评选,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初评和终评。初评评委经过细致的阅读和选择,向终评评委提交了出线的作品,到了终评阶段,每个评委都做了细致的阅读笔记,所以,评委们的共识度非常高,几乎所有的门类,评委们都很快地达成了一致意见,你可以看见,我们的获奖者里也有很多新锐作家,在对待这些新锐作家的态度上,评委们的意见尤其一致,这说明:在好作品面前,并没有评委去考虑文本之外的东西。

澎湃新闻:在这次参选的候选作品中有什么您个人印象比较深的作品吗?尤其是新人新作。

李修文:印象深的作品很多,比如王安忆老师的《乡关处处》,用评委刘大先的话来说,颇有一种“庾信文章老更成”的意味;张二棍的诗歌作品中,一颗苦楚里浸泡过的悲悯之心尽展无遗;叶舟的《伊帕尔汗》,文气沛然又细致绵密;林森的《海里岸上》更是彰显了年轻一代作家新的可能性——我们一直在追求评选出一种“不一样”的作品,我以为,这个目的达到了。

澎湃新闻:传统的文学奖项比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都已经有很深广的影响力了,而新锐的文学奖项,比如京东文学奖,奖金非常可观,近年来也引起比较大的关注和争议,您怎么看待这种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文学奖项?而你们给文学双年奖的定位又是怎样有别于这两者的?

李修文:文学期刊是当今中国文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许多优秀的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都在这一相对传统的媒介上崭露头角,所以,它也最能代表此时此刻中国文学的样貌,我们的评奖,更像是一次针对文学生长现状的田野调查,而不是盖棺论定,它证明的是,我们和作家们共同成长的决心。

无论是商业化程度较高的文学奖,还是《长江文艺》双年奖,我的看法是,越多越好:就像一个小孩子要吃糖,作家们也应该受到不断的肯定和鼓励才对。但是,在纯文学领域内,我并不认为存在两种评价体系,每个奖项的面貌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对于专业程度和真正创造能力的捍卫,应该是一致的。

《长江文艺》2017—2018双年奖获奖作品名单

中篇小说类:

王安忆 《乡关处处》 2017年第5期

蒋 韵 《水岸云庐》 2017年第7期

胡性能 《雨水里的天堂》2018年第8期

方 方 《时于此间》 2017年第11期

阿 袁 《婚姻生活》 2018年第3期

马金莲 《低处的父亲》 2018年第7期

邱华栋 《鹰的阴影》 2018年第9期

韩永明 《春天里来》 2018年第10期

短篇小说类:

须一瓜 《夜梦吉祥》 2017年第10期

冉正万 《一只阔嘴鸟》 2018年第1期

次仁罗布 《红尘慈悲》 2018年第5期

季 宇 《金斗街八号》 2018年第7期

姚鄂梅 《旧姑娘》 2018年第12期

散文类:

李 昕 《吊诡人生》 2018年第1期

祝 勇 《午门以深》 2018年第6期

张 翎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有一种力量叫罹病》 2018年第10、11期

诗歌类:

谈 骁 《河流从不催促过河的人(12首)》 2017年第3期

玉 珍 《在我手中的鲜花》 2017年第8期

刘 年 《最后的骑士》 2017年第9期

张二棍 《恩光(8首)》 2017年第10期

谷 禾 《不停变幻的流星(7首)》 2018年第7期

选刊好小说类:

叶 舟,中篇《伊帕尔汗》,2018年第2期,选自《西部》2012年第11期

晓 苏,短篇《吃苦桃子的人》,2018年第5期,选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3期

李敬泽,短篇 《夜奔》,2018年第9期,选自《上海文学》2018年第8期

林 森,中篇《海里岸上》,2018年第10期,选自《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

邓一光,短篇《金色摩羯》,2018年第12期,选自《特区文学》2018年第5期

《长江文艺》2017—2018双年奖终评委名单

评委会主任:

李修文 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评委会副主任:

高晓晖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

何子英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主编

评委:

何向阳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刘大先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

张执浩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

叶立文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著名评论家

蔡家园 《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著名评论家

项 静 著名青年评论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