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鸣谭伯牛作客《大荒纪事》新书分享会 钩沉太平天国往事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任世林 编辑:魏玮 2019-08-26 23:14:21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8月24日,《大荒纪事》新书分享会在长沙当当梅溪书店举行。

红网时刻记者 蔡娟 通讯员 任世林 长沙报道

岁月失语,历史能言。从太平天国到“东北往事”,在历史钩沉中,聆听往事回响,观照现实烙印。

8月24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携新书《大荒纪事》做客长沙当当梅溪书店,与历史学者谭伯牛一道,带领读者穿透历史烟云,解析历史点滴,讲述“北大荒”往事,还原一个真实的太平天国运动。

揭开一段尘封的“北大荒”往事

张鸣,祖籍浙江上虞,幼时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中国的“北极”北大荒,他做过农工、兽医,后来就读于农垦区的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留校。一直待到1994年。在张鸣看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北大荒人”。

什么叫北大荒?张鸣认为,“现在叫得有点乱,泛义地讲,好像黑龙江甚至吉林的人,都可以称自己为北大荒人。然而,在我的小时候,只有国营农场才是北大荒。没有男女,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了北大荒。”

3.jpg

张鸣新作《大荒纪事》。

《大荒纪事》是张鸣根据自己在北大荒的经历写出的短篇小说集。易中天赞它“好看!乐而不淫,哀而不怨,忧而不伤”,十年砍柴说它“传神!寥寥几笔,状态全出”。全书以70余个故事,以时间为主线,以人物为主题,叙述着曾经生活在北大荒地区的人们,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困惑挣扎。

《大荒纪事》里的故事主人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间有凭手艺吃饭的秧歌王、绣娘、二人转演员,也有满腹诗书才情的老师、连队的播音员,有食堂大师傅、养蜂的、杀猪的,也有被当做“多余的人”的焉六,又脏又臭的逃荒人罗汉等等。作者透过底层小人物身上耐人寻味的宿命,写尽人性的荒诞、失意,也显露出坚韧、温暖与柔情。

2.jpg

张鸣、谭伯牛与长沙书迷合影留念。

张鸣的文字以一针见血的犀利和不拘一格的幽默而著称。写作极具个人风格,行文韵律独特,内容以小见大,看似不经意的嬉笑怒骂,折射出作者的深厚底蕴和独到见解。

“《大荒纪事》这本书,我没有什么所谓的创作心路。就是退休之后,我自己写着玩的。离开北大荒,已经有几十年了,剩下的,都是些片段的痕迹,回忆是不合适了,只好用小说来再现了。”张鸣说,书中每一篇的结尾,他都花了很多心思,希望读者能读到其中的味道。

还原太平天国,不一样的趣味解析

众所周知,张鸣以研究近现代史著称,除了讲述自己的“东北往事”,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历史学者谭伯牛进行了对谈。谭伯牛一直致力于研究清史,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淮军史实。其作品以《战天京》为代表,本次活动他还带来了新书《毕竟战功谁第一》。活动期间,两位极具风格的历史学者围绕太平天国运动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真的都是农民吗?太平天国失败真的是因为洪秀全沉迷女色吗?天京之役中,太平天国三十万大军,为何被一万湘军击败?……对谈中,两位学者以专业角度,解析了近代史中颇具争议的问题,“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宫里没有太监。因为太平天国里没有会净身技术的人,而洪秀全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宫里当监工,监督娘娘有没有干活偷懒,所以国事就荒废了。”

4.jpg

谭伯牛新书《毕竟战功谁第一》封面。

对于曾国藩、李鸿章等著名近代人物,历史上褒贬不一。张鸣、谭伯牛逐一做出有趣的分析,谭伯牛提出,”历史不是一门科学,更像一门艺术,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在新书《毕竟战功谁第一》中,谭伯牛作出了更为系统、细致的解读。

在读者互动环节中,面对媒体记者以及现场观众、主持人的提问,以及大家关心的作品、历史事件等问题,张鸣和谭伯牛分别做了解答。谭伯牛表示,很多人对老建筑怀有思古幽情,其实很多木质结构的建筑留不了太久,不如把这份情感寄托在读书上。

本站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名,不得更变核心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