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科技出版单位负责人、编辑会聚大连——
聚焦科技编辑出版与科技强国战略
在向科技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发挥科技出版的作用?9月19日至21日,在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新时代科技编辑出版与科技强国战略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科技出版单位的负责人、编辑紧紧围绕“新时代科技编辑出版与科技强国战略”这一主题,研究探讨了新时代科技编辑出版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担负的新使命。
研讨会在辽宁大连举行。大家一致认为,出版在科技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科技出版应该作为融合发展的先行者,新时代科技编辑要在融合发展中为科技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再立新功。
重视发展科技出版已成共识
“如何在新时代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出版支持,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德征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今年5月发出此次研讨会的通知后,得到了广大科技出版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共收到论文395篇,入选会议交流203篇。“许多著名出版专家亲自撰写论文,更有许多出版新人加入其中,这充分说明了开展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展现了新时代出版人为建设科技强国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承办,《中国编辑》杂志社协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等为支持单位的研讨会吸引了50多个出版单位、100多人参会。会上交流的203篇论文,有的从科技编辑出版与科技强国战略的大背景、大趋势、大思路、大政策上进行前瞻性分析,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有的结合实践或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案例剖析,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出版新思路、新对策。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阐述了科技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进而阐述了科技出版在推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科技出版在科技强国战略中占据的独特地位。“如何提升科技类出版物在清华社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作为重中之重去考虑的。”吴培华认为,在科技强国已经成为国人共识的前提下,重视和发展科技出版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共识。
融合发展是科技出版必由之路
联系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这两个大背景,会上还探讨了对科技出版赋予的新内涵、新特征。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龙门书局数字业务部主任谈鲲在分析融合发展现状后表示,对融合出版虽然大家都在进行探索,但目前天花板还没有被捅破。“一是没有真正解决盈利模式问题,二是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保持用户活性的问题。”他认为,要迈开融合步伐,必须深入理解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各自优势,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提出了推进国有传媒企业融合出版的五大策略,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将融合出版的发展放在两个效益的考核之中;与民营新兴产业对标,打造适合新媒体、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跨行业联合,发挥1+1大于2的整体优势。
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辑张立科认为,以技术或者内容为代表的生产力的欠缺当前已成为次要矛盾,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匹配、生产关系相关要素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已成为当前融合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组织结构创新等生产关系要素的融通将比技术的更新更为重要。“融合发展必须遵循市场检验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和生态链原则,并在组织结构调整、全媒体营销渠道构建、垂直领域试点以及领导职能优化等方面提供很有借鉴价值的做法和体会。”
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出版支持
“新时代科技编辑要在融合发展中,为科技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立新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田胜立在分析新兴科技出版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时表示,科技编辑在融合发展中,应确立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出版强国服务的双定位,作出双贡献,建立新功勋。
大会发言、分组讨论……一天半高密度、快节奏、大信息流量的研讨,让大家进一步认清了新时代科技出版担负的重要使命,激发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认为,科技出版社应该建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要更加重视队伍与人才的问题,坚持推进融合发展。科技编辑要学会互联网思维,识别新需求,利用新技术,重新定位,找准新站位,在科技发展新高度和新技术平台上,做好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为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编辑: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