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有多长的路要走?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高丹 编辑:魏玮 2019-11-11 10:54:45
时刻新闻
—分享—

将一部小说改编成一部电影要有多长的路要走?一部小说需要具备怎样的特点才能让影视行业对其青眼有加:是一个绝佳的故事?一个足够鲜明的、能立得住的人物?正确的三观?还是歪打正着恰好对了投资人的脾气?

最近,由《十月》杂志社主办的“融合与创意——当文学遇上影视”活动在京举办,20余位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包括作家、编剧李冯、编剧全勇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石一枫、导演、编剧王超以及剧角映画董事长梁巍、凯视芳华董事长杨海涛、编剧吕铮、导演唐棣等就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这个话题进行了分享。

论坛现场

文学与影视的相互成全

石一枫认为,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是互相促进,同源共生的,而且这种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深入:“十九世纪伟大的传统小说,比如像《雾都孤儿》、巴尔扎克的小说、狄更斯的小说、大仲马的小说,这样的故事都在哪里?都在好莱坞的电影里,都在美剧里,你看好莱坞的电影、美剧里面基本上都是狄更斯式的故事,都是巴尔扎克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到底是文学救了影视还是影视救了文学,的确还不好说。”

“80年代之后,张艺谋就是中国作家的守护神,被张艺谋拍过的作家最后都成为‘大师’了,一直是这样,以后肯定也会越来越深入。说到底都是靠说事吃饭的两伙人,都是靠说事吃饭的,只不过他们拿镜头说,我们拿笔跟这儿说,最后我觉得应该就是可以互通有无的地方就特别多,应该说它是天生的有亲缘关系的两个行当。”石一枫说。

编剧全勇先认为,电影作品的灵魂是文学性,因为人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另外,影视跟文学区别是,影视作品需要外化,是通过主人公的行为、言语,包括导演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将精神内涵呈现出来的。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是,影视作品更加需要一个简单的故事核作为依托。因此,编剧跟作家不一样,作家允许在合乎逻辑的范围里天马行空,编剧则是“戴着镣铐跳舞”。

作家、编剧赵大河谈到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一方面文学为影视提供了情感力量。影视制作方选择一部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看它有没有很饱满的情感,这种情感能不能打动人。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可能给影视提供一个人物,影视的故事情节会围绕这个人物逐渐展开,所以文学文本为影视提供的人物往往是故事的核心。一个文学作品要变成影视作品,中间要走很多的路,但在艺术表现的逻辑上,文学与影视的融合是必然的。

王超:改编时要规避掉一个小说特别好的地方

与张艺谋合作过《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的编剧李冯分享道:“从小说改电影有一个逻辑关系就是一个电影要好一定是建立在小说比较有特点的情况下,最早改余华、莫言小说的阶段都是这样。”

但是李冯指出近些年情况有了变化,“举个例子,《火星救援》小说写得非常棒,改了电影也很成功,但这个作家后来又写了一个《月球城市》,那个口碑就不是特别好,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技术上熟练了,也更适合改编成电影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冒险故事,但是大家看了以后就觉得缺了一点什么,就是缺了他当时《火星救援》那种个人感受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即使从电影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倒退回小说,我们也觉得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因为小说和电影不一样,电影大家说是一个视听艺术,但是它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还是要从创作者本身那里去寻找。”

王超

曾执导了《江城夏日》《安阳婴儿》等影片的王超谈道,最早他就是写小说的,“但是我的几个小说都是想把它拍成电影而写的。当时是2000年左右,我们在拍所谓的独立电影,自己筹钱,自己做编剧、导演还要自己筹钱还要自己做制片人,我就写了三个短篇、一个中篇。其实第一个《安阳婴儿》后来给了投资人,其实他也没有看小说,他就投了。”

在王超看来,真正的好小说是很难改编成电影的,比如《局外人》第一句话就会把所有的编剧搞蒙了,不知道说的是哪个时间点。很多好的小说是不追求情节的。“还有一个是,但凡出现一部小说还不错,你要把它改成电影,首先要规避掉它特别好的地方,而取它一些基础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取它人物关系,取它叙事的东西,而人物关系和叙事这个东西在好小说里面其实不重要的,尤其是现在它在里面那种意象的东西、困境的东西,气氛的东西可能很重要。”

作家唐棣谈到,小说和影视是两种艺术的形式和载体,好电影如果来自小说的话,这部好小说一定是讲述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由此切入,才能实现影视制作的完美转化。往往好小说的优势在于语言文字结构而不是故事本身,但电影是视觉语言。因此二者之间转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传达效果问题。

《安阳婴儿》

剧角映画梁巍VS凯视芳华杨海涛:有志于写小说的作家好好写小说

如何从一部小说出发,制作成一部电影?剧角映画董事长梁巍、凯视芳华董事长杨海涛也从投资人及制作方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剧角映画的董事长梁巍以其公司制作的电影《闻烟》为例谈道:“《闻烟》的作者是大连的一位叫辛酉的作家,这个故事很简单,只有两万字,他写的是关于他父亲的一个印象:父亲有一个手艺要传给儿子,父子之间一直不和,等到父亲去世后儿子还是没有得到父亲的真传,他在收拾父亲遗物的时候又发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闻烟》海报

从做电影的角度来看,小说《闻烟》再创作的空间非常大,要重新加人物、加故事,原本两万字的情节并不能撑起一部电影。“其次,我们要考虑导演的问题,大导演不会接,小导演我们不敢找,这样一个偏情感化的电影需要很好的视听语言才能Hold住。所以我们在花八万块钱买到版权之后,找了《入殓师》的导演泷田洋二郎来拍,并把整个《入殓师》的班底搬过来,因为我觉得这个班底很擅长处理师徒与父子关系,并选择了张国立、韩庚、许晴主演。这部电影就从一个本来花两百万就能拍的文艺片变成了现在七千万的商业电影,这个就是我们从做产品的角度对其进行的改编。”梁巍说。

梁巍认为,电影创作的核心是导演,电影文本的基础又是小说,特别希望有志写小说的作家好好写小说。“演员的综艺节目这么多,这么多好演员、好导演基本没有片子拍,各家公司开机率极其低。但是我个人还是非常希望那一波小说家能够快速地出来。就我们来说,我们接下来要看看班宇的哪个小说能拍电影,郑执的小说我们改完了年底就会上,所以我特别期待用文本去改电影。我特别希望有志于写小说的人好好写小说,我觉得这个行业最缺的不是好导演也不是好的作家,最缺的可能是一些专业制片公司,从监制层面、制片层面,甚至从投资的层面让文本跟电影能够更好地结合。”梁巍说。

凯视芳华董事长杨海涛谈到他们投资制作的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八月未央》时说:“出资方或者负责人的偏好对一个小说是否能改成电影,以及改成什么样的电影起了关键作用。《八月未央》这部电影,我们做了四五年,非常艰苦,尤其是安妮宝贝成名时是2000年,这里面还有一个时代性的问题。”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高丹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