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书业盘点|世界史“风口”不再,社科出版将转向?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魏玮 2019-12-27 16:09:3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大陆纸书出版市场整体疲软,世界史图书(意指非原创性的引进版权历史类图书)的持续火热却使社科类图书的表现格外亮眼。笔者曾在《2017书业盘点│严肃出版“黑马”:世界史图书的井喷》一文中勾勒过这番“奇景”:包括世界史在内的引进版权社科图书阅读与编译门槛高、前期需要版税预付、受众与市场均有限,业界曾普遍认为这类图书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压低成本、控制定价,本应走专业书、项目书的路子,不料一时间竟成了市场的新宠儿。正因如此,即使世界史类图书的版权投入年年水涨船高,却依然不断有机构入局,今年正是其中一些品牌、书系的“秋收”时节。

但表面的无限风光下已有暗流涌动:虽然世界史图书新品数量持续增多,然而其销售情况恐怕大都远未达到各出版机构的预期。与单品的疲软表现相比,大套世界史书系开始出现并走红,但套装书系的畅销或许不是件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再加上政策因素的影响,今年极有可能是世界史热潮的尾声,原创与大社科的“转向”正在悄然到来。

“开花结果时”:世界史的开元全盛日

社科文献、后浪、中信、理想国等是最早先后进入世界史版权市场,并手握最多优质版权的出版机构,旗下诸多出版品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口碑。译林、商务、文景、上海社科院、格致等老牌国有社亦不甘人后,虽然总体而言,他们在相关产品线的团队搭建、版权竞争、营销发行等诸多环节上或多或少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却也都延续或建立了相关的产品线。更有读客、果麦、博集天卷等商业巨头在后面挥舞重金招兵买马,一片杀气腾腾。

尤金·罗根教授是现代中东史的学术权威,《阿拉伯人》为其代表作品

除此以外,今年还有不少新面孔“开花结果”,“好望角”书系和华文全球史系列的成绩出色,较为值得关注。

浙江人民出版社旗下的好望角书系去年年末已出版过《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和《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两书均为国内少见的现当代中东题材,今年他们除了在此领域继续开拓以外,还推出了《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和《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

加藤阳子教授的《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缘起于她给日本高中生的讲座,试图回答的却是一个无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无比关切的问题,虽然只是部小书,其意义却无需赘言。尤金·罗根教授则是牛津大学近现代中东史权威学者,国内此前对其著述已有译介,但《阿拉伯人》不但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更是英语世界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一部阿拉伯世界通史。

大陆少见的阿以冲突史

中信·新思今年出版的《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主题与之相近。《卫报》的中东通讯记者伊恩·布莱克扎根中东“前线”三十余年,他不但在宏观层面阐述了为何阿以双方为何屡屡错失和平的机会,更细致描绘了这百年动荡中的普通人生活。

除去纯学术性研究论著外,近现代中东局势、阿拉伯民族历史等题材的著作在国内并不多有,“好望角”丛书值得广大读者们的持续关注。“华文全球史”则以另一策略站稳了脚跟,该丛书已出版35册,并全部都在今年出版,据悉全系列有整整100册。

与大多世界史图书机构大相径庭,华文全球史的所有图书均为公版。虽然对于现代读者、尤其是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师生来说,这些公版著述的学术意义乃至阅读价值可能都说不上还有多大,但是华文对选题的把握相当精到,大多图书都围绕着重要历史节点展开,他们也由之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市场。

“罗塞塔”是一个以公版史学史经典大书为主要策划选题方向的世界史品牌

与围绕历史节点展开公版书系拼图的华文全球史类似,前几年国内还曾掀起过一阵公版经典史学巨著风,代表性图书有兰克《世界史》、《拉丁与日耳曼民族史》、《德国史稿》,威廉·吉塞布莱希特《德意志皇帝史》等。相关策划人员显然是以西方史学史上的名著为经,逐一筛选排查,寻找可做的图书的。据悉他们接下来将与上海社科院合作新的出版品牌“罗塞塔”,并推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涅的查理五世传《退而不休的皇帝》等。

《海外汉学研究丛书》原计划在年内出版的话题作《滚出中国:中国如何告别西方统治的时代》(Out of China)延迟到了明年。在这本书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Robert Bickers试图全面阐明帝国主义对现代中国都产生过何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民间日常生活中去的。

如果能够顺利出版,《滚出中国》(Out of China)很可能成为明年的话题作品

格致出版社的“格尔尼卡”书系也步入启动阶段,其中《纳粹的夺权》(The Nazi Seizure of Power: The Experience of a Single German Town, 1922-1945)是一部同样值得报以万分期待的作品。这本书可谓德国版的《叫魂》和历史化的《集权主义的起源》、《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纳粹战胜民主的机制、权力在上下层之间交流互动、在基层的运作机理都被惟妙惟肖地展露无疑。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新著为《中国与日本:面对历史》(China and Japan),由活字文化与中信合作,也是一部原计划年内可以出版的超级重磅作品。除中信外,甲骨文丛书、理想国等也都有原计划于年内出版的话题作,如《中断的天命》等,需要读者们静待来年了。

“格尔尼卡”书系《纳粹的夺权》一书值得期待

老牌机构新品疲软,靠套装“抢夺眼球”:市场培育的“败仗”

社科文献、后浪、中信、理想国等出版机构在版权占有上的巨大“先发优势”远非后续入局的出版社和商业化机构可比;其中尤其是后浪的汗青堂丛书今年佳作频出,格外值得一提。

《棉花帝国: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去与未来》“既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资本主义史、一部西方的现代化史,还是一部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史”。2017年坎迪尔历史奖大奖作品《死屋: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用大量此前不为人知的一手档案资料,为中国读者讲述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主题。

在国内外古代史学界都引起了剧烈反响的《罗马的命运》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好书

与之相比,英语最优秀的奥斯曼帝国衰亡史——卡罗琳·芬克尔的《奥斯曼帝国》(即台版《鄂图曼帝国三部曲》);当世最卓越的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学术性与普及性交融最好的作品——《庞贝: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罗马帝国衰亡史版《枪炮、病菌与钢铁》——凯尔·哈珀《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等相当重磅的新书,甚至都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了起来。

与本就是世界史类题材的外版图书相比,引进出版的海外汉学著作与国人的问题意识更加戚戚相关。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华南学派代表人物宋怡明教授《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一书透视的是古代中国“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套利”等社会潜规则的历史病因。与之类似,另一部驰誉海外的里程碑式汉学名著——何炳棣教授的《明清社会史论》在无数读者和出版人多年的等待后,终于由中华书局顺利引进。毫不夸张地说,这本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的出版,在未来的中国当代出版史上都或许可以记下一笔。

这是一部驰名海内外的里程碑式汉学名著,今年终于顺利引进出版

但总体而言,今年各大出版机构虽然新作频出,让人惊喜的重磅新品却不多,单品销售与口碑表现恐怕也都难说理想。即使包括上述汗青堂丛书在内,与出版机构投入的前期成本相比,后续销售大概也很难说都达到了最初的预期水准。

理想国的引进的《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一书是英国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社的城市史双壁,一度被业界认为可以复制另一双子星作品《耶路撒冷三千年》销量奇迹。然而此书引起的热度,应逊色于理想国同期推出的《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系列不少。

日本讲谈社继《中国的历史》之后,又推出了这一大套世界史丛书,简体中文版权也继续花落理想国。原著共26册,理想国首批推出了其中10册。中信·新思文化也于较早时间推出了《企鹅欧洲史》,企鹅出版社遍请欧美世界最优秀的学者合力完成,除第四卷文艺复兴外,其余八卷已于今年出齐(中文版还有第九册未出)。

《企鹅欧洲史》的深度与质量远超国内已有的同类著述

《企鹅欧洲史》虽然稍有过于学术之嫌,然而其深度与质量的确超过国内乃至西方已有的同类著述。然而这些程式化大套著述的过度吸引眼球,却恰恰反映出了国内世界史市场的不成熟。《企鹅欧洲史》的销售成绩,恐怕更多的是来自于企鹅本身品牌的背书,除此以外,消费者对其质量与意义到底有多少认知,是值得打上一个问号的。

在经过相当充分的世界史市场培育后,我们发现读者,甚至包括媒体与业界,对于具体世界史单品的判断能力依然孱弱。正因如此,单品与套装图书的走势才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世界史热潮退却,原创与泛社科“转向”将至

译林即将推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全新版本,此书在国内畅销数十年,经久不衰。但这也导致了该书在市面上存量较大,一部分潜在目标读者早已购入。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界和读者群对西方历史有更高认知需求的当下,当埃文斯爵士(Richard J. Evans)的《第三帝国》三部曲被重新完整译介、推出以后,与这类同主题的优质历史著作相比,夏伊勒作品以后的影响力与销售前景恐怕都将受到影响。

威廉·夏伊勒的这部经典作品影响过一个时代的读书人,然而作品本身的问题恐怕不少。颇有一些西方历史作家、媒体记者、公共知识分子等产出的非专业历史、社科著述,常年被国内的读者、媒体乃至学界追捧。更有甚者长期把那些如今只具有史学史意义的经典大书与公版海外汉学名著“奉若神明”。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人面对西方文化还缺少一些反思的时间和经验,然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若仍以彼时的认知水平去看待,就不敢令人恭维了。这是一种真诚的、对于往昔的怀旧,但这种乡愁指向了一个文化匮乏的时代。与之相比,那种公版“名著情结”更不必要,唯一从中得利的,大概就是从中省下一笔版权支出的出版方吧。

除夏伊勒外,另有几块以往的畅销招牌也于年内出版,或即将被推出:彼得·弗兰科潘的《丝绸之路》是现象级畅销书,读客年内推出了作者彼得·弗兰科潘新著《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盐野七生以往是历史书的一块畅销招牌,其新著《地中海三部曲》(《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罗得岛攻防记》《勒班陀战役》)中信也将于明年年初出版。这一主题,此前已有罗杰·克劳利的畅销作品《地中海三部曲》。

《丝绸之路》作者彼得·弗兰科潘的新著《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不难发现,随着世界史著述的持续出版,相关图书主题的同质化已经越来越严重。诸多出版方都希望市场能够培育出一个更为广大的世界史读者群,但以晚近的情势观察,前面的书似乎对以后同主题图书销量可能存在潜在的减损作用。

以各出版机构现在抢夺世界史图书版权的投入力度来说,到底有多少是值得的呢?在未来的世界史市场中,还会再有与上述作者一个销量等级的历史作家(history writer)吗(更莫提历史学家)?还会再出现多少像《丝绸之路》或者《耶路撒冷三千年》那样的现象级畅销世界史图书呢?至少今年的情况,可与前些年世界史图书话题作、畅销作的屡次出现不尽相同。

换言之,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可预期的、持续良性增长的世界史图书读者群与市场,未来的世界史市场到底还有没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其新品的销售情况莫说变好,是否能够维持在现有基本盘的水平上,恐怕都是非常令人怀疑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聚焦于各出版机构的新年书目,则不难发现无论大家是有心还是无意,一个悄然的大社科“转向”似乎即将到来。

中信新思文化公开2020年的书目预告

在中信新思文化的计划中,历史以外的泛社科、泛科普类图书已经占有了相当的比重。甲骨文丛书近期也将推出罗伯特·哈里斯的《秘密会议》、《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蒙蒂菲奥里的《萨申卡》等历史小说。索·恩出版的图书往往具有较高的阅读门槛,如果我们加以细究,就会发现此书系中有相当多的社科著作,比如其今年出版的巨著《西方通史》,就更侧重于政治思想史的面向。

温克勒的皇皇巨著《西方通史》

后浪更是在世界史的汗青堂丛书以外,早早开辟出社科类图书的智慧宫丛书这一战线。今年的《追寻记忆的痕迹》、《文明》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偏见的本质》(the Nature of Prejudice)、《能量与文明》(Energy and Civilization)、《技术陷阱》(the Technology Trap)等更是远非历史所能概括的了的。

但对于世界史图书而言,单纯的市场因素甚至还不能说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与大社科类图书一样,未来很可能也将会有相当多的原创世界史类图书出现。在为钟叔河《走向世界》一书所做的序里,钱锺书写道:

“走向世界”?那还用说!难道能够不“走向”它而走出它吗?哪怕你不情不愿,两脚仿佛拖着铁镣和铁球,你只好走向这世界,因为你绝没有办法走出这世界。

与《走向世界》丛书里那片“总付与啼鴂”的时空相比,对于造成时下世界史类图书窘境的罪魁祸首,大概也只能赋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感叹吧。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