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维创新 助力舆论引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包圆圆 编辑:魏玮 2020-03-25 15:33:26
时刻新闻
—分享—

□包圆圆

3月23日,央视《新闻1+1》中,主持人连线专家。

央视频APP推出雷神山、火神山两家医院建设的慢直播。

直播具有即时性、真实性、现场感和连续感等特征,长期以来成为主流媒体报道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方式。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乃至2012年的北京特大暴雨,直播报道在传播实时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和稳定社会情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加之媒体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在此次传播速度更快、感染范围更广、防控难度更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广电媒体直播报道在内容、平台、形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尝试。

内容:全面覆盖,及时回应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中,广电媒体反应迅速,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话题,确保疫情相关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理性与客观。

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冠肺炎是否人传人存在诸多疑虑和担忧时,1月20日晚的央视《新闻1+1》节目直播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首次发布新冠肺炎确定“人传人”的特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提高整个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1月26日起,在国家广电总局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国各级广电媒体陆续开启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对各类新闻发布会进行直播,央广中国之声同步转播;同一天,浙江卫视开启直播模式,每日分5个时段推出《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新闻直播节目;1月27日,江苏卫视在中午时段增设《抗疫特别报道》新闻直播节目;东方卫视开始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特别报道》直播节目……这些广电媒体的直播报道都及时有效地传播了疫情相关信息,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有效疏解公众情绪,消除社会恐慌。

从广电媒体直播内容呈现特征来看,一方面覆盖范围广且细节丰富,从国家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到具体防控措施和科学防护知识,从各地区患者检测、确诊、收治到医护人员工作、生活情况,乃至防护捐赠物品的具体分配以及疫区百姓生活,直播报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直播内容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诉求,以央视《新闻1+1》直播连线为例,主持人白岩松每天连线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解读当天公众关注热点,尤其对微博热搜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作出及时回应,充分满足人们对疫情信息的需求。

平台:“1+N”模式创新纪录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信息的跨平台、多样化传播成为常态。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中,广电媒体直播采取“1+N”模式,形成广播电视+客户端+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的多渠道传播模式,扩大信息传播范围,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除了进行常规直播报道之外,一方面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24小时不间断《共同战“疫”》的直播,另一方面联合微博、抖音、快手、斗鱼等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直播平台,同步进行直播报道。各大省级广电媒体也纷纷与快手、抖音、斗鱼等短视频直播平台联合推出直播报道,提高信息覆盖面,提升信息传播效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呈现出媒体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传统广电媒体推出的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和权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CSM调研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62.4%的用户表示更加信任传统广电媒体网站和客户端所传播的信息,其次是传统电视媒体,其用户占比为53.7%。可以看出,在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中,传统广电媒体网站和客户端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具灵活性,其所传播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元,互动性和参与感更强。二是网络直播与电视直播融合态势凸显。随着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正在逐步从“边缘”进入“主流”,电视直播也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形态结构让渡,这一趋势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中尤其显著。传统广电媒体纷纷联合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进行多渠道多链路传播,扩大信息覆盖范围,与用户形成多元互动,从而全面助力社会舆论引导。

形态:慢直播实现全民参与

当前,直播作为一种全新话语形态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直播平台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的延伸。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中,广电媒体一方面提供专业化的直播报道,包括记者现场报道和专家连线;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客户端和网络直播平台开启慢直播,为公众提供全程性的、公开的、透明的疫情信息。

最具代表性的是,1月27日,总台新媒体平台央视频APP推出“疫情二十四小时”专题,开启武汉雷神山、火神山两家医院建设的现场直播,24小时不间断播出医院建设施工画面,让全体网民作为“云监工”参与到医院建设全过程,直播开通不到3天时间,累计访问量超过2亿。央视新闻推出的慢直播《云守护武汉监护室里出生14天石榴宝宝》吸引了万千网友的参与,“云爸云妈”们一同在直播间里实时关注小石榴的病情,仿佛置身于小石榴旁边,实现了“云守护”。

不同于传统专业的新闻直播,慢直播无剪辑、无解说、无任何加工,毫无修饰地提供全过程、全时段、全场景的内容,具有极强的真实性、公开性和现场感,可以有效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无法出门,只能待在家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慢直播营造贴近于现实的在场感,给予人们更自主的选择,实现了全民性的“云监工”“云相伴”“云守护”,人们通过互动和分享实现情感共鸣,形成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一直播形态不仅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而且起到了缓解因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作用。

技术:多元化带来全新体验

近年来,5G、VR、AR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不同于以往的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报道,采取了5G连线、VR全景直播等多种方式,提升用户互动体验,增强信息传播效果。

浙江卫视推出《5G直播连线》《“云对话”隔离区》栏目,通过5G技术视频连线前方记者,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为用户提供第一手信息。总台新媒体平台“央视频”联合中国电信推出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一方面依托其高速稳定的5G网络,保证直播画面的清晰流畅;另一方面借助天翼云VR技术,为用户提供360度VR体验,有效消除空间距离,带来自主性、沉浸式的观看效果。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观看直播的角度,直播信息的呈现也更加直观和立体化。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事件中,广电媒体直播报道借助内容、平台、形态和技术方面的多重创新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广电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而这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离不开媒介的快速迭代、技术的创新变革与媒体的深度融合。未来,在5G、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推动下,广电媒体重大突发事件直播报道的速度、广度、深度和精度将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包圆圆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