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十四节气:讲述光阴的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张君成 编辑:魏玮 2020-04-03 10:12:1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张君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展现了四季的轮回,而中华文明在这周而复始的历法中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标识时间和岁月的独有方式,早已成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下,传统文化热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公众的热情激发不少单位出版了一大批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优秀图书,它们内容新颖,叙述风格贴合时下读者需求,展现了二十四节气独有的魅力。

内容新颖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图片选自《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好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四节气也从最初指导农事生产的历法,发展到影响政治、医学、文化等领域,与中国人的饮食、娱乐、养生等紧密相关。

因此以时间为轴,展现二十四节气的“烟火气”就成为相关图书的亮点。《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化学工业出版社)在内容设置上按照时间顺序,让每个节气包含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内容,同时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加入了每个节气各地的一些传统习俗,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活泼。

化学工业出版社社科分社策划编辑温建斌在接受采访时,解释了自己编辑这本书的初心:“《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对二十四节气习俗的介绍内容包罗万象,令人大开眼界,这都是我们的祖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能够与当代的我们产生共鸣。”

此外,《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还加入了不少民间谚语。温建斌认为谚语经常是短短几个字、十几个字,但内涵丰富,它是一代代先民对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谚语与二十四节气相互辉映,让人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在于它贴近生活,更在于它的博大精深。2010年,故宫出版社文化旅游编辑室责任编辑王冠良在编辑《故宫日历》时,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七十二候”,之后王冠良和同是编辑的熊娟就以此为基础编辑了《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故宫出版社)一书,该书以四季为干、二十四节气为枝、七十二候为叶,图文并茂地为大家讲述“年华”这棵树的故事。

在熊娟看来,《故宫知时节》一书作者宋英杰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与风俗习惯,而且还把祖先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及谚语做了生动有趣的串联。“我希望读者阅读这本书后,不仅能增长物候、历史知识,还能感受到中华文明中那种生生不息、代代流淌的诗意生活。”

图文结合 别样视觉“节气歌”

节气变化着、物候变化着,春之烂漫、夏之繁华、秋之收获、冬之宁静。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四时之景更有不同,每一帧都是自然之美,因此用图画和影像展现二十四节气,就成为不少图书的选择。

在《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九州出版社)一书中,林帝浣用富有感情的镜头为我们记录下一个个温暖的“光阴的故事”,呈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视觉“节气歌”。从立春的春寒料峭到夏至的蝉鸣,从秋分的收获到大寒的霜雪,时节的更替与城市风景的变化,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乐章。

图文的相互配合更能体现内容的精髓。《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在书里组合搭配了齐白石先生的作品,配上诗词、谚语,相得益彰。在《故宫知时节》中,配图由多年拍摄故宫物候变化的文物摄影师王琎遴选故宫二十四节气图,呈现出一座生机盎然的大美故宫。“现代美感的镜头画面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美妙,使洗练、大气的文字有了丰富韵味,而这些画面其实就在我们每天有滋有味的日子里。”熊娟如是说。

同时图画也降低了读者理解的门槛,这对小读者来说尤为重要。《我们的节气》(泰山出版社)是一本充满欢笑、知识和色彩的有关节气的书。它可以让孩子从二十四节气形成的过程中,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与文化。

该书手绘插图生动有趣,拉近了孩子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我们的节气》责任编辑池骋告诉记者,选择图文结合的主要原因就是帮助孩子独立阅读。“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节气的手绘大图。这些大图不仅色彩清新,让人眼前一亮,还细致地融入了每个节气的景致和风土人情。比如清明的大图,是两个小朋友在柳树下荡秋千,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小朋友身边有洁白的柳絮飞扬,头顶是盛开的泡桐花,草地上还有荠菜花和蒲公英花。这些图画不仅孩子们喜欢看,很多家长朋友也反映感觉特别亲切,比较适合亲子共读。”

增强互动 让孩子爱上节气文化

节气是立春时大口咬的春饼,是春分时玩的神奇的竖蛋,是清明时全家一起外出踏青,是霜降时飘落的红叶,是冬至时热腾腾的饺子或汤圆……这些散落在鲜活日常中的自然现象、人文活动,在《揭秘二十四节气》(未来出版社)一书中变得“触手可及”。《揭秘二十四节气》从日常天气现象、人文活动、各地民俗风情等知识点切入,配合大大小小超过100个翻翻页,既满足内容上的刚需,又增强了互动性。

《揭秘二十四节气》一书责编张红艳告诉记者,让孩子喜欢上传统文化,那就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更轻松有趣,没有负担。“我们让每个季节都包括6个节气的内容,且所有内容要在一个跨页内呈现,要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景象合理地组合在一起,让孩子的阅读轻松有趣。”

张红艳说自己编写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资料相互矛盾的情况。为了解决疑问,他们查阅了各种文献,进行甄别、考证以及逻辑判断,最后还参照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本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由元朝大儒、思想家、教育家吴澄所著,书中汇集了诸家对《礼记·月令》这本关于节气的著作的解释,尤其是对描述七十二候的一些字、词的含义、读音进行了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张红艳说。

张红艳说,如果秉持着“传达重要的知识给孩子”的心态,一本正经地去给孩子讲,效果十有八九不会太好。“如果家长朋友能和孩子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如玩游戏一般,翻开一个个的翻翻页,仔细观察、辨别、寻找,看看里面藏着什么,再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在轻松的阅读中,可能就完成了知识的传承。”

《我们的节气》一书中,也添加了“动动手”的互动板块,选取了立春时节挖野菜、清明时节做青团、夏至时节做面条、霜降时节做柿饼等情节。池骋认为,这些互动不仅有趣,而且方便操作,目的是让孩子对二十四节气的时令变化感受更加立体,亲身实践古人的生活节律,而不是仅停留在书本的文字上。

“我们引导孩子在与家长的共同实践中体验二十四节气文化,通过亲子互动,增加孩子们对节气文化的兴趣。”池骋也希望通过阅读的力量使节气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孩子加入传承和保护的行列中来,在繁华喧嚣中建构一种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节点的生活秩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张君成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