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化用户思维 催生智能品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李婧璇 编辑:魏玮 2020-06-01 10:17:4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李婧璇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打造的“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为业界同仁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路径。该系列产品打破了电子社单一的纸书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同时结合知识体系配套的多媒体数字资源,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

从今年1月31日至2月29日,为了丰富居家抗疫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面向全国公众免费开放。从3月1日起,“悦”系列品牌之“悦读”产品继续向公众免费开放30%的阅读权限。该项举措一方面体现了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也给潜在客户更加深度的使用体验。前不久,该项目入选2019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从基础建设转为特色运营

2016年,电子社基本实现了数字内容资源集中存储、重点图书结构化加工管理,在优势专业领域拓展了特色内容资源,建设了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所必需的标准规范和软件系统。“在此基础上,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社融合发展工作重心开始由基础建设转为专业特色的运营服务,‘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就是在此背景下建设完成的。”电子社融合发展部副主任王德胜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王德胜介绍说,该项目首先构建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资源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同的资源类型构建了4个子库,包括“悦读—电子书库”“悦学—多媒体课程资源库”“悦知(E知元)—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库”“悦智—智能制造知识库”。

其中,“悦读”产品模式以轻知识服务为主,包括电子书、有声书、专栏节目等内容。目前,“悦读”已经上线专业图书2.15万余种,基本实现了纸电同步。

“悦学”以电子社优势专业为主线,紧密结合教学需求,重点打造了一批精品课程资源,重点进行课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设。目前,“悦学”已经上线课程104门。

“悦知”以现有E知元产品架构为主,逐步丰富产品内容,建成电子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一带一路”等多个特色专业数据库模块。“和普通的内容产品不同,本产品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联、智能的深度知识服务,不仅需要原有图书内容的展示,还需要将图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满足读者对专业资源的深度阅读需求。”王德胜表示。

“悦智”主要依托电子社的行业资源、作者资源,以垂直领域为切入点,以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知识服务为主,采用众智模式,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推送等知识服务。

整合资源提供针对性服务

王德胜表示,该项目基于已有的标准、软件系统、优势资源的成果,整合并不断拓展电子社在传统出版领域已积累的内容优势、作者优势、用户优势、渠道优势,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系列知识服务产品研发,围绕不同的服务主题开展出版融合产品运营服务。

记者了解到,电子社将原来的数字出版中心整合改建为融合发展部。在政策方面出台了促进融合业务发展的意见。在业务开展方面,一是在产品端融合发展部与编辑部门的紧密融合,开展融合产品建设,不断建设特色资源;二是在销售端融合发展部与营销中心的紧密融合,形成跨部门营销机制。在融合产品开发规划方面,一是不断开发完善面向机构用户的数据类产品,本项目“悦”系列知识服务产品即是其中之一;二是积极开拓面向个人用户的多形态服务产品,包括有声书、图书解读、有声专栏、视频微课等内容,面向个人用户的融合产品以移动端运营服务为主。

回首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王德胜颇为感慨:“一方面,数字出版项目大多属于探索型的项目,没有成形的商业模式,前期投入大并且见效慢,在项目前期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的困难,并且也曾经有是否坚持做下去的困惑;另一方面,项目建设需要懂技术、懂业务并具备市场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出版单位与互联网公司在该类人才的竞争上不具备优势,尤其在项目建设的初期,这也是项目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王德胜娓娓道来电子社的经验:“一方面,我社加强数字出版业务部门与传统业务部门间的协同,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为其提供在项目实战中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体制机制,我社近两年逐步出台了针对融合出版业务的相关办法,为我们的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产品建设与服务探索是着力点

针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未来,王德胜认为,数字化是未来的趋势,但从目前来看,传统出版仍然是出版单位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保传统出版增长仍然是出版单位的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出版单位也应投入必要的精力开拓融合发展业务,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数字出版困境的重要手段。经过几年的发展,电子社在数字出版业务开展方面,重点工作已逐步由原来的基础建设转到产品建设和面向市场的运营服务方面。“从近两年的效果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作为一种稳定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探索。”王德胜补充说道。

谈到未来规划,王德胜表示,一方面,在产品建设方面发力,持续在电子社具有优势的新技术领域进行特色资源和产品开发,全面整合电子社的出版资源、行业研究资源,服务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方面,逐步拓展电子社专业特色知识库产品。另一方面,在新型服务模式探索方面拓展,根据市场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电子社资源优势,重点在新兴工业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充分利用专家优势,探索线上课程平台开展在线教育服务,同时结合线下名师授课等方式进行业务的拓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李婧璇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