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访丨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勇:四秩砥砺前行 一路清华书香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编辑:魏玮 2020-06-29 09:45:25
时刻新闻
—分享—

“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是一代又一代清华出版人的使命。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距今整整四十载,历经四秩砥砺前行,现已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教育与专业出版机构。清华社一路走来有哪些发展历程?面临新的时代要求和市场环境,在战略上有哪些新的布局和重要举措?笔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勇。

不忘初心 四秩砥砺前行

清华社自成立以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清华大学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和出版方针,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主线,以内涵式发展激发改革活力,稳步实施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资本化、多元化战略,持续推进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提升现代出版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水平,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集团大步前行。

据李勇介绍,清华社自1994年起先后荣获“先进高校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2018年分别荣获首届和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并在历次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的好成绩。

谈到清华社40年奋进的过程,李勇重点提及了几个关键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进程。从2003年开始,企业化转制成为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线。自清华社被列为首批转企改制试点单位以来,清华大学对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高度重视,2004年6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率先从事业单位改制为清华大学独资的全民所有制企业;2009年4月,进一步改制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出版集团。全面实现转型升级后,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完善了相应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转企改制后的清华社,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清华社下设8个分社、2个中心和9个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经营体系与集团化架构,实现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融合的立体化出版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转企改制伊始,清华社就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制定完善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文件,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建设。2015年以来,清华社陆续修订了多项规则,进一步明晰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社务会之间的职权责任,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制度。

此外,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2017年党中央做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清华社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精细化管理,调结构、控印量、降费用,深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在品种总量控制方面,注重新书品种数的控制,打磨精品图书,在出版结构优化方面集中发力,大幅度压缩无效品种;在印量管理方面,对首印量、重印量、库房周转率等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推进按需印刷(POD印刷),有效提升库房周转率,减少图书积压,印次增长促使单品种图书印量得到合理调控,降低重印量过多带来的风险;在线上营销费用管理方面,制定年度营销费用预算,营销费用向重点图书品种倾斜,促销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营销活动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间,清华社在中宣部组织的2018年度和2019年度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分别获得96.67分和95分的高分,等级均为优秀。多种图书、期刊获得重要奖项或入选资助项目,社会效益凸显。例如,《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嫦娥揽月》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提名奖;《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等4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智能制造系列丛书及知识库”等7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国深空测控网: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等18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半导体生产中的排序理论与算法》等3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等。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获得,进一步扩大了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品牌形象得到了持续提升。

李勇告诉笔者,2020年,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清华大学翻开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新篇章之际,清华社在应对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将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牢记出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力争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制定好“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集团奠定扎实基础。

实行人才战略 加快出版转型升级

10年前,在清华社30周年庆典上,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同日开通,标志着我社向数字出版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融合发展又为传统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清华社抓住这一契机,立体化、多层次地探索适合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的转型升级。近10年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再次证实了人才是关键。

李勇说,在探索转型融合的过程中,清华社坚持“守土意识”和人文情怀,把好图书出版质量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使出版社从单一的教材提供者逐渐转变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积极尝试新的营销技术,智能化地将优秀出版物实现精准推送,提升营销效果;最为重要的是,着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为出版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清华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提升自身发展活力与核心竞争力,建立集团化架构,实施人才化战略,成效凸显。据李勇介绍,清华社始终把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以建立健全人才价值实现机制为抓手,以创新实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培训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强社战略,努力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多层次、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发挥人才资源撬动企业发展的杠杆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李勇介绍,根据业务发展和业务结构调整的要求,清华社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人才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有效盘活人才存量,提高人才增量,不断提升人才素质,达到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把握新机遇、掌握新技能、促进新发展的目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起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以及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活力,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多作贡献的目的。通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了人才梯队建设,构建了系统化人才体系。一支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结构合理、富有创造力的专业化、年轻化队伍已经形成,并成为清华社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数字出版业务的不断拓展,清华社不断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结构工资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员工激励机制,抓好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拥有优秀出版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队伍。清华社依托书问、智学苑等项目聚集了一批新型出版人才,在“互联网+”时代深入理解出版业变革的内涵,创造出具有清华特色的“文泉职教”“文泉学堂”等“互联网+”产品。同时,大力推动社内传统人才转型,也涌现出了一批转型人才,他们善于把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结合起来,有利于创造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出版产品。此外,将培训与研究相结合。清华社党委与人力资源部、工会每年联合组织多场数字出版相关的培训、讲座及参观活动,党支部和工会小组申报的有关数字出版的调研课题、特色活动每年也有3—4项获立项,如“探究出版业‘互联网+’,感受传统出版业格局改变”。

李勇谈道,在“互联网+”时代,只有积极实行人才战略,不断转变员工的意识观念,推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才能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快速、高效地融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知识抗疫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年初,全国多地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李勇身为党委书记,身先士卒,在全社远程办公时,身居一线常驻社内,主持出版社抗疫工作,为清华出版人打了一剂“强心针”。疫情发生后,清华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第一时间响应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全国出版行业做出的“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部署,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以实际行动用知识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李勇介绍,抗疫期间,清华社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面向不同领域人群陆续开放多个线上图书阅读平台,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服务与备授课资源保障服务。

清华社于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中设立战“疫”分站,并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平台中全部图书教学资源。平台以清华大学出版社近10年的3万余种电子书资源为基础,聚合多媒体附件和特色教学内容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在线学习和阅读需求。清华社联合15位图书作者,推出“品经典,趣答题”一天一本书的线上精品导读公益活动,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品读经典图书的机会与平台。为了更好地为各高校师生提供在线学习、在线交流、教学管理、测试评估等教学解决方案,疫情期间,清华社同步开放清华版中小学电子教材及配套资源包下载平台、清华社英语在线等面向需求方的图书及教学资源免费获取平台,并组织人员轮流值班持续为师生开通账号、授权所用教材,全面支持在线教学各环节。

面向学生群体,清华社两个直播平台“水木读书会”与“书圈—清华科技大讲堂”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课程,内容涵盖了经管、理工、高考、计算机等板块,且平台内所有课程均支持直播与回放,另外还有几十门免费视频课程提供在线学习。

此次疫情突如其来,时间紧、任务重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面对挑战,清华社在短时间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心理自助与疏导、大众安全与健康等领域策划出版了一批优质医学、科普读物,有效引导群众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的同时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抗击疫情。

为此,清华社进行了一种“文章先行,图书和音频课程后续出版”的全新尝试,从疫情初期开始,就在清华社新媒体矩阵中每天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心理自助与疏导、大众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专家文章。清华社于2月起陆续启动《战“疫”心理防护手册》《新冠病毒肺炎心理防护扑克》《新冠病毒肺炎疾病防护扑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问答》《线上加油站: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灵守护操作指导》《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营养膳食指导(漫画版)》等的编写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实现网络出版。这些出版物经由网络传播分享,短时间内有效地提升了广大群众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控的能力,加强了对社会民众关于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清华出版人的力量。

“考虑到疫区人民群众、一线医务人员和部队官兵等的心理状况会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变化,清华社特邀请专家紧急录制了相关音频课程,使读者更加直接地获得最实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技巧,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帮助更多遭遇心理危机的人恢复正常生活。”李勇说。

建设企业文化 助推企业发展

清华社根植于清华大学的沃土,从经营管理实际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党政工团齐心协力,继承与创新并重,将企业文化工作与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出版业务工作相结合,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鲜明的时代品格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以及“团结、严谨、自强、创新”的企业精神。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出版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促进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集团建设。

李勇说,清华社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出版社的全面领导,提高出版社党的建设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为出版社做优做强做大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近年来,出版社一直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注重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法人治理,将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性要求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相结合,特别是持续探索在法人治理结构下如何开展党建工作,以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高度契合的企业党建工作体制。2019年,将党组织工作纳入公司章程,有力地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出版社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的有机结合。

清华社工会在社党委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以“凝心聚力服务企业发展,全心全意维护职工权益”为宗旨,全面履行维护、建设、参与和教育四项职能,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版社工作的支柱作用以及工会“大学校”作用,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探索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推进社务公开,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清华社职代会成立于2009年,清华社是清华大学第四个建立职代会的二级单位,也是学校产业系统第一个建立职代会的企业。10多年的实践证明,职代会已成为出版社职工了解企业发展重大事项、参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平台。清华社团支部带领青年员工在出版社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自2017年起,团支部每年举办五四青年员工座谈会和系列青年沙龙活动,组织参加出版社青年编辑基本功大赛,并组队参加韬奋杯全国图书编校暨高校编辑出版能力大赛和第二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获优异成绩。

清华社始终重视离退休工作,坚持对离退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支部建设和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关心离退休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开展适合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日常文体活动和各种慰问活动。在离退休党支部的组织下,开展的“六连环”特色组织生活,赢得广大离退休党员的认可;参观中华航天博物馆等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成为老同志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交流平台;通过慰问、帮扶等形式努力解决离退休员工的实际困难已形成长效机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